第二百二十章 王勃他爷爷厉害!



云昊听着王福畴诉说着关于王通的事情,却是感慨一声。

“古往今来,皆以黄老为体、儒术为用。”

“如今的大唐,却也是如此。”

云昊感慨连连。

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为何五千年没有断绝?

便是因为黄老,便是因为儒学。

诸多帝王明着是用儒家学说,可内地里,却奉行着黄老学。

道家真正的学问,可并非是所谓的坑蒙拐骗炼丹之类的。

那是一部道德经,便可贯穿上下五千年文明,同影响着后世更多人。

没有任何著作,能有老子的《道德经》流传的那么悠久。

谁都会说一声‘道可道,非常道’。

虽然云昊也知道‘道可道、非恒道’。

但在总体上来说,都没有太多区别。

常与恒、本就是同义词。

但云昊竖起来,‘恒’字还是要比‘常’字好很多。

恒包括常、常却不包括恒。

云昊的感慨,却是与后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若仔细研究,便会赫然发现。

西方那点东西,除了技术外,东方都有!

这片土地原本就将包容万物,只不过是统治者扭曲了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最终使其衰落。

毕竟清虽从名义上继承了这片土地上的学问。

但从服饰上来言,早就扭曲了‘华’‘夏’之中的‘华’之名。

华为衣衫之美、如同花朵一般美丽光彩。

可清的服饰……

不提也罢。

王福畴听着云昊的诉说,却是顿时点头。

“云刺史说的,与家父想的却是一样。”

“道家的学问,更像是总纲。”

“而儒家的学问,更适合运用教化。”

“至于释,家父认为道与儒应该开放,学释一般用道与儒的学门普度众生,而非掌握在权贵士族的手里。”

“此时,相对朝堂,家父更愿意在家中教化。”

云昊听闻,顿时对王福畴口中所说的王通,肃然起敬。

这不就是后世才做的事情吗?

学问、向来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统治而垄断的东西。

故而方才屏蔽自珍。

可云昊却更清楚。

只有让天下人都懂学问,都懂礼仪!

方才开创更加强大的盛世。

而并非是屏蔽自珍!

当然,如此却也会导致许多学了学问却没学到深处的人走了歪路,变成了邪说。

但那不正是因为没有教化到位的问题吗?

王通,当真是这个时代的智慧之人。

怪不得能当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李靖的老师!

云昊也逐渐清楚。

“并不是房玄龄、杜如晦与李靖等人成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布尘就了王通。”

“而是王通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这些弟子。”

至于王福畴。

云昊对于这个儒雅的年轻人还是充满了同情的。

“可惜他的儿子王勃故而名垂千古,却害了他。”

“王勃的斗鸡赋祸,而后又遭人陷害,连累他父亲王福畴都被贬到穷山恶水,最终年纪轻轻二十六岁便死于海中。”

“白发送黑发,何其悲惨。”

云昊摇了摇头。

若是可以,自己不妨拉这王福畴一把。

甚至可以更改下初唐四杰那悲惨的命运。

或者他们可以作为报答,让自己多抄他们几首诗?

比如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但仔细想想,这四人的悲剧,总归还是因为年少成名,一路太过顺畅,却无法承受打击。

还是太缺少磨难了。

但若仔细想想,怕也有心中的那一股气在,才能写下那般绝世诗篇吧!

他们是如此。

李白更是如此。

至于王维,虽然当了右丞,却也遭遇了乱世。

“我就不该喝醉了乱说。”

“大唐诗人的下场可一点都不好啊!”

“还好说的都是半阕。”

“嗯,以后能不乱说诗就不乱说了。”

云昊想此,黑心方才好受了一些。

要不念首诗来压压惊?

……

还是跟这些士子打好关系吧。

毕竟这些人,在曾经侯世安那件事情上,没少声援自己。

做人要知恩图报。

这点云昊还是很清楚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布尘故而,如今的科举只是珍贵这些士族子弟的东西。”

“甚至贞观年间的科举竟然是随机性的。”

“只有唐太宗在觉得缺人的时候,才会昭告天下开一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