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皱骆驼找来谈口红?



想想这些拉着一批批颗粒火药进皇宫的画面,云昊就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那可是火药啊!

倒是那些道士道:“小师叔,陈观主说礼部通过明日晚上宴会时,当众释放烟花,为我玄都观杨威。”

云昊听此,也不由松了口气。

还好里面是制作好的烟花,而不是火药。

好像带着火药进皇宫,那些侍卫因为不认识都不待阻拦的!

不过放一场烟花云昊倒也赞同。

明天倒是有好戏看了。

不过陈观主的目的,显然要用这烟花,给玄都观填上一份神秘色彩。

也不知道这神秘色彩能坚持住几年。

对此,云昊还是支持的。

“那就去吧,正是要紧。”

如今的玄都观,已经是长安第一观,宫中有事,礼部自然会调遣玄都观的人去宫中做事。

以后这种事情也会越来越多,云昊得学会习惯。

毕竟朝堂总不能白养这群道士。

一般成年的唐人男丁,一年都会有二十天左右的服役,遇到特殊情况,还会抽调出来。

这都是国家征调的,粮食自带,不给任何好处。

因为这是身为唐人的义务。

不过一般征调都在农忙之后,故而百姓一般也都不会有什么怨言。

但道士们则不同。

道观中的道士,不仅占据着极多的土地以及资源,还不用服役。

但一旦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这群道士还是免不得被朝堂调走做事,也都是无偿的。

不过做得好了,也会有赏赐。

同理,隔壁大兴善寺的僧人们,也要服从调度。

只不过做的事情比道士们更低级罢了。

毕竟在初唐时代,道家地位在官方眼里更在儒家之上。

至于佛门,一直是抑制的。

可惜道家人更喜欢隐士,与世无争,故而跟儒家比起来,显现出来的实力终究只是冰山一角。

也正是因为道门太喜欢与世无争了,也就导致今后佛门会左右横跳,将天竺那下三滥的学说传入大唐,最终将大唐搞得乌烟瘴气。

无论李世民的晚年亦或者是武则天以及诸多唐朝皇室的晚年,最终都开始崇佛。

而源自天竺的种姓制度,对大唐而言可没有半点好处。

并且因为后期寺庙有免税的权利,在唐末大量土地都归于寺庙,民众也随之依附,而国家根本没有多少财政。

“这年头就算硬扶,也得给道教扶起来。”

“总不能让天竺的佛教给大唐祸害了。”

“毕竟现在佛教相当还是简单,流行宗派是净土宗。”

“净土宗的人认为成佛很容易,只需念上一句‘阿弥陀佛’,满则七天,快则一天,就可抵达‘净土’。”

“这玩意简直跟传销没差啥!”

“而若论传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布尘销……你们都是弟弟!”

云昊唯一担忧的,可能就是取经未归的玄奘了。

是玄奘跑了西域一趟,将天竺人的那套全部都搬了过来,让原本强盛的大唐,逐渐一步步走上歧途。

其根本原因,便是佛门注重血脉,权贵的子孙后代,就算一千年两千年一万年,依旧流淌着尊贵的血脉。

这样的学问,对于权贵们来说拥有极大的诱惑力!

故而才会断了大唐的晋升上层的通道,士子黄巢看不见希望,最终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毕竟从汉高祖斩白蛇开始,这片土地人民骨子里信仰的都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竺那套玩意,在这片土地上行不通。

也幸好行不通!

云昊眯起眼睛,从这里能够看到隔壁大兴善寺的一角。

“当年武德七年太史令傅弈可是上书李渊,建议禁佛,强迫僧尼还俗,生男与女,为国家种地当兵,李渊还是很赞同这个提议。”

“可惜没两年李世民就造反了,造反后也忙着稳定朝堂,也就没心思管这件事了。”

云昊不由低头沉思。

“我能否趁着佛教未曾兴盛,将这佛教关在笼子里?”

“而佛教兴盛的关键,在于玄奘!”

这一刻,云昊恨不得那个带着猴子猪的和尚,能够死在去西方的路上。

可惜,恐怕难以如愿。

“好在距离玄奘回来还要十年左右。”

“只要我能在这段时间内,增强道家以及儒家,让初唐在文化上快速变得鼎盛。便可抵消天竺佛教对这个伟大王朝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