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布局



“此话当真?!”

老镇国公惊怒不已。

起初姜余欢说手里有关乎整个镇国公府的大事,想要作为筹码谈条件,他还不以为意。

待听完姜余欢所说之后,他只觉得脑袋被人迎头一棒一般。

先皇后是他的女儿,先皇后的死是他们镇国公府的心病,亦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在得知女儿死讯后,他气先帝无情,辞去官职只为将凶手绳之于法。

可这么多年过去,他都没有找到凶手。

没想到今日却从姜余欢口中听到那个所谓的凶手的消息,还知道了女儿被害的真相。

“我娘留下一封信,让我亲手交到镇国公手上。是真是假,一看便知。只是事隔多年,想要让这件事昭告天下要费些功夫,毕竟现在太后身居高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她在现代时,明明父母为她做了许多,可她总是感受不到爱意。

而罗慧芝只留下一封信,便让她收到浓厚的母爱。

她在信中写道——

【谢谢我的阿欢没有忘记和娘的约定,也请阿欢原谅娘,因为娘的私心,让你陷入险境。】

罗慧芝在信中表达自己的歉意,也对把事情托付在年幼的小阿欢身上做出说明。

她知道杀害先皇后的凶手是罗慧兰,也就是如今的太后,并将证据保存好由自己的心腹送到安全的地方藏好。

只是当时无人可信,唯一能信的镇国公全家都在边境打仗,所以只能托付给小阿欢。

罗慧芝说,她已经安排好姜余欢的后路,镇国公会按照她信中所说把她带去安全的地方,远离京城无忧无虑地过完一生。

至于还未出世的孩子,若是男孩又想要继承侯府的家业,镇国公也会尽力助他。若是女孩便和姜余欢一起,去那安全的地方。

若是不想离开,她也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镇国公会看在证据的份上帮衬一二。

“若当真如你所说,先皇后是被太后所杀,老夫就是拼着命不要,也要让太后认罪伏法!”老镇国公定定地看着姜余欢,话锋一转,“当年你娘也曾作为怀疑对象接受问询。若是一切是你娘的阴谋,我不介意母债女偿。”

当年先皇后死时,他还在边境打仗。先帝将死讯瞒下,一点没有传到边境。

等他凯旋回京,却得知自己的女儿在先帝等人出去祭天时,在皇宫内被人所害一尸两命。

先皇也已经另立新后。

他知道,先帝怕他在边境拥兵自重,不想让死讯传到他耳朵里,惹怒他从而造成棘手的局面。

所以在他回京复命,交上兵符时,才告诉他这个消息。

他们镇国公府就这一个姑娘,死于非命还找不到凶手。

他怒火冲天又只能隐忍不发。

后来他去问过小太子,可小太子从祭天回来后便一直被人看管着,以各种理由不准见先皇后。

小太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兜了个豆子察觉到异样后,便被先帝用强硬的手段控制起来,他只猜到先皇后出事,却不知道自己的母后已经死了。

镇国公对先帝生怨,决定自己去调查女儿身死的真相。

也是那时他知道女儿的好友罗慧芝曾进宫陪伴过先皇后,并且在事后被作为嫌疑人审问过。

只是证据不足,最终将凶手锁定为一个妃嫔。

他不敢相信,回京时罗慧芝已经因为难产而死,他也无法求证。

他只能把目光锁定在大理寺查出的凶手上。

凶手是因品级不够,留在宫中没去祭天的一个妃嫔,在先皇后发现被害后便消失找不到踪影。

这些年他一直在寻找凶手,就连凶手的家人都观察了好几年,仍旧一无所获。

他没有想到,先皇后是被太后杀死的。而罗慧芝不仅知道真相,还在死前做了安排,把能够证明太后杀害先皇后的证据隐藏起来。

多年来的追查终于出现新线索,他当然激动。

只是照姜余欢所说,罗慧芝把这么大的事托付给一个三岁小孩,实在让人起疑。

“我娘为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甚至明知这会给我带来危险,她仍旧这么做。若不是她将自己的心腹派出去保护证据,我们姐弟也不至于过得如此凄惨。老镇国公如果不相信我,那就当作我没来过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