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梅若雪奔赴安化州,田子书做官巡水路



    穆晚晴回到宫中就去了御书房。

    奏折先送到尚书省遴选,轻重缓急有专门的标准,符合标准的送到御前,由穆晚晴亲自批阅,不用送到似御书房的奏折由尚书省分没别类的整理好,汇总成一个或几个奏折送到御前,如此能节省时间。

    同时,赤、橙、绿和黑色的箱子里所装着的奏折也是用来区分轻重缓急的标识。

    再就是御书房的架子上还有针对一年四时的奏折分类,各州各有一栏。

    医、学,两个分栏也表明了各州在这两方面的进展情况。

    杂项中包括下属各州、各州之下的各府所建立的商会、工会、民联等部门,都记录在册。

    也就是,只要穆晚晴想要知道什么事,直接就可以查阅到资料。

    即便如此,穆晚晴除了早朝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在御书房郑

    中书省和六部送上来的奏折,就足够她忙到黑了。

    每次在御书房里批阅奏折的时候,穆晚晴身边不准任何人伺候,她可以一边看奏折,一边给自己泡一壶茶,要思考的时候,把棋盘摆上,自己跟自己博弈,也会在舆图上标注出来各种只有她明白的记号。

    若是召见六部的时候,那必定是有大事了。

    “丞相一职,非曲靖莫属啊。”穆晚晴负手而立的站在舆图前,看着安化州的方向,舰船入海,宝船已有三千艘了,如今的大秦该派人出海去走一走了。

    第一趟出海,归期无法定下来,但必定不会很快回来,大秦水师三年可成,十年可大成,她有了新的目标,虽不能星辰,但有大海,虽未必会万朝来贺,但不怕被任何一个未知的国家盯上。

    史书上历历在目,固步自封会落后,落后会挨打,取长补短,求稳发展,大秦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转过身把安化州的奏折都取出来放在御书案上,注意打开。

    百姓大迁徙从年初就开始了,安化州的百姓迁出来的最多,起来跟安化州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靠海为生的人,更希望到内地来,因为日子能过的安稳。

    同时,兵部在曲靖离开之前也已经开始调拨将士和家眷们往安化州去,那边是要建一个水师营的。

    “安置是个大问题。”穆晚晴看完了安化州的奏折,吩咐外面的近侍去请乔正昌、韩旭和梅若雪过来议事。

    御书房里,穆晚晴把安化州的户籍事项跟韩旭,办学由乔正昌来安排,梅若雪要带着医道门选出来的人,亲自去一趟安化州,那边百姓的病症有地方特点,需要总结经验,成册,以备后来人做参考。

    三个人奉命行事。

    穆晚晴揉了揉额角,要到秋了,这一年下来还算风调雨顺,各地并无大灾,水患偶有,但问题不大,幅员辽阔的大秦,水利这一块进展的相对较慢,比较耗费时间。

    粮种优化有宝玟,水利工程这一块得子书了。

    放下奏折,穆晚晴往书房来。

    起来大秦后宫也真是别具一格,自己是不习惯跟前人伺候着,非但不能让自己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反倒觉得碍事,耽误自己思考问题。

    因为自己的性格,后宫的人就少得可怜,书房门口并无人在,院子里也安静的只有风声。

    内务府那边人也不少,负责皇宫的基本维护,各宫的杂役,丫环婆子这些寻常富贵人家都一堆堆的下人们,宫里反倒没有,这事儿回头还是得跟婉莹商量,可以少用,但是不能没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