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外国话,公社来人



    赵莉生在海城,在海城长大,又下乡在青山大队生活了将近十年,对大城市和山村的差距当然了解的很清楚,但她不明白自己能帮到什么,或者,她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她回青山大队统共就不到二十,掐头去尾的,又能开几节课,能教些什么?即便开课,能有用吗?

    可见赵莉一脸纠结为难,看不过眼了。

    她像孩儿一样凑过去靠在妈妈肩膀上,偷偷地捏了捏她的手。

    赵莉心领神会,瞥了女儿一眼,笑道:“队长和大家伙儿看得起我,是我的荣幸,我也愿意尽己所能,为咱大队的孩子们做点儿事。”

    听她答应下来,大队干部们都松了口气,脸上齐齐现出喜色来。

    送走了大队干部们,赵莉回头看向女儿,笑道:“快你有什么好主意吧。”

    可拉着她坐下,仍旧拉着她的手,一边把玩一边道:“你不会怪我揽活儿让你受累吧?”

    赵莉噗嗤一下笑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轻轻叹气。

    她伸手把女儿揽进怀里抱了抱,低声道:“你和奶奶住在老家,妈妈去上学没办法陪在你们身边,若是妈妈尽心为大队里做些事情,卖些情面,他们也能待你们更好些。你们过的舒心,妈妈也才放心。”

    可嘿嘿笑起来:“嗯嗯,我知道了。”

    她随即出了自己记忆中的一些支教方式:比如捐书、试卷、捐款、捐教育器材、体育器材等等。

    可道:“咱们家没那么多钱,但妈妈你可以尝试着‘编制’一些习题、试卷,还可以搞一些咱们这里买不到的复习书,一些实用又不贵重的教学器材……相对于捐钱和物资,这些更能直接地帮助到村里的孩子们。”

    村里的孩子们不怕吃苦,只是受条件所限,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实在有限。物质的条件可以暂时苦一点儿,但教辅资料这一块要跟上。

    “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金来筹备,现在,你可以开几节课给初症高中的孩子们辅导一下。”可顿了一下,又提了一条建议,“我记得你们在学校搞了口语角和听力课,也可以搞一搞这个,搞一个突击辅导班,教一教音标,纠正一些正确发音,这些,都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却没条件学习的。”

    赵莉眼睛一亮,笑道:“这个可以。其他的课程我就不开课了,他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

    母女俩达成了一致意见。

    赵莉又道:“教材教辅和教学用具这些,我回去找一找……”

    可笑嘻嘻的,不怎么在意:“你尽力找几样寄回来就校别的我来搞。”

    在她们家‘合理范围’内的教育器材也就是地球仪、地图、尺子、挂图这些,教学中实用,又不贵重,网购都能搞定。

    于是,赵莉申请了青山学的一间教室,办起了短期暑假特训班。

    大队里的孩子们都可以来,主要是上中学的学生,孩子有愿意来的,赵莉也不反对。反正,她教的也是英语最基础的知识,从字母到音标发音,还有简单的词汇、对话。

    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学会了这些,之后再学习英语,就能自助拼读,哪怕发音不标准,也不至于完全学成哑巴英语。

    自家亲妈开课,可自然是要过去捧场的,保军三个和赵斐然也来了。

    保民考虑再三,没有跟着去上课。他虽然考上了高中,但成绩并不是特别出众,这是他短时间内冲刺基础不够扎实的必然结果。他这一个暑假都在复习学初中的知识,预习高中的知识,他想在短短的时间内赶上别人十年的积累,只能拿出比平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和刻苦,没有捷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