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我全都要(五千字求订阅!)-第2/4页





    话音落下,顾承挥袖,一层明黄色的光芒荡漾,形成一幕结界,将他与郭开、乐乘容纳在内,形成一方小空间。

    “听闻道家有天籁传音,阴阳家也有类似的法术,却也只能对一人密语,此子年纪轻轻,居然能隔绝内外,好可怕的手段!”

    乐乘尝试了一二,发现真的听不见外面的声音,外面亦是一片茫然地望进来,大是凛然,郭开同样识得厉害,瞳孔收缩,心中莫名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公子但说无妨!”

    “信陵君一死,魏国已无可抗衡我大秦的猛将,唯一可虑者,就是赵国的援军!”

    顾承道:“乐乘将军与我大秦为善,自然无妨,倒是那迎接使团的李牧,颇多敌意,倘若赵王要启用李牧,让他取代将军,重掌兵权,领兵对秦,破坏我两国和睦,还望大夫能向赵王谏言,到时别说三千金,五千金都拱手奉上!”

    “李牧重掌兵权,率军救援魏国?”

    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轰下,郭开和乐乘猛然愣住,口中喃喃低语,脸色越变越是难看,冷汗涔涔。

    是了,魏赵同属三晋,近年来面对强秦,互相扶持。

    赵国险些灭亡时,是信陵君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倘若魏国有了亡国之危,赵国自然也会出兵救援!

    那么谁带兵?

    乐乘么?

    他哪里敢跟秦军作战。

    如今的赵国,放眼上下,唯一人可担大任!

    李牧!

    “万万不能让李牧再掌兵权!”

    乐乘心惊胆战,情不自禁地高呼。

    他本是降将,挤走了德高望重的廉颇,在军中根本不受待见,全靠手腕狠辣,大肆清除异己,安插亲信,来稳固地位。

    李牧虽然是沙场名将,但论及阴谋诡计,不择手段,哪里是郭开与乐乘的对手,再加上赵王都是站在佞臣一边的,自然大权旁落,堂堂大败匈奴的猛将,被派出去迎接秦国使团,实在憋屈。

    可如果让李牧重新带兵,那形势又再不同,乐乘至今仍对那时廉颇率兵来攻,怒发冲冠的模样犹记于心,是再也不想体会第二次了。

    “乐乘将军莫慌,这一切都是臆测,不是还没发生么?”

    顾承见了,声音柔和,安慰道:“郭大夫得赵王信任,所言岂会无用,定不会让李牧重新掌权,打压你们,清了君侧的。”

    “信陵君刚刚惨死,魏就遭灭国之危”

    郭开摇头,脸色同样苍白:“大王见了,哪还会听我的?”

    且不说当年长平之战,赵国以赵括取代廉颇,事后悔不当初,此次信陵君一死,魏就要亡国,各国君主也会引以为鉴。

    虽然这个时候,六国君王都很昏庸,但不要将他们当成傻子。

    好比如今的赵王,权谋手段也是了得,一登基就将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为什么换下廉颇?还不是因为廉颇在朝野之中,威望太高,不易掌控。

    讲白了,这些君王就跟汉灵帝一样,玩权术是一等一的厉害,但对于国家的治理就不在行了,只在乎自己收拢权力,不顾大局。

    如灵帝在位时,尚且能维持局面,却留下一个烂摊子,等到子嗣登基,就是亡国的下场。

    魏国前车之鉴摆着,赵王不想亡国,就得重用李牧。

    李牧重掌兵权,乐乘必倒,缺了这军中支撑,如果再有忠臣不断谏言,郭开也完了。

    “怎会如此?”

    这一刻,郭开只觉得天旋地转。

    他这些年日日夜夜期盼着信陵君去死,没想到信陵君真被谗言害死了,反倒大大有害。

    “哦!那当我没说”

    顾承耸耸肩,潇洒转身:“告辞!”

    “公子且慢!”

    郭开急赶几步,猛然抓住顾承衣袖:“不可如此啊!”

    “郭开大夫莫慌,这一切都是臆测,不是还没发生么?”

    顾承毫不客气地挣开袖子,却也过身来:“说不定魏国大发神威,反倒赢了我五十万秦军,用不着赵国出兵救援呢,也就没李牧的机会了”

    郭开身躯晃了晃。

    魏国什么德行,赵国还不清楚吗?

    作为战国中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国家,所居之地土壤肥沃,人口众多,更是人才辈出,孙膑、乐毅、张仪、商鞅、范睢、尉缭,都是魏国之人,具备着一统天下的最佳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