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老头老太心有余悸



    幸亏有惊无险,程顾卿熬了上半夜,下半夜就回去睡觉。

    醒来,边出现一丝亮光,村长敲响铜锣,喊大家起床。

    徐家村的乡亲半睡半醒状态下,很快收拾好包裹,等待出发。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赶路。

    昨的事,经过一晚的发酵,已经在逃难的人群中传开,弄得人心惶惶,看看周围的人,赶路的时间明显加快,不要命地抽打牲畜,拼命地跑起来。

    有些徒步推车的,低头默默行走,等待未知的命运。

    徐家村还好,村里人多,安全感系数还是挺高的。

    大家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过了庆河,来到这个是地方,属于清河县管辖。

    谢家人,大庆河和庆河中间的范围,都属于清河县,只有一个县城。过了大庆河,走过庆丰县,再走三,就到吉庆府。

    徐家村人不知道哪里是哪里,反正跟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走。至于将来去哪里,全听村长安排。

    谁叫俺们吃了不识字的亏呢。

    从早走到晚,路过一个村庄,里面空无一人。

    村长奇怪地问:“这里有水,又不旱灾,又没听征兵,怎么大家都跑了。”俺们是迫不得已才逃荒的,怎么有山有水有良田的地方,也跑路呢。

    徐秀才摇了摇头,感慨地:“外面太乱了,这里的村民恐怕想到南边,卫国公的地方,寻求庇护。”灾年,尸殍遍野,战乱,白骨累累。人物,安居乐业,只能找个大靠山。

    显然卫国公是大乾子民唯一的选择。

    这里的人和徐家村人没区别。他们唯一的优势是运气好,离吉庆府近,拖家带口南下,成功率高。不像北方的,千里迢迢,山长水远,能到目的地恐怕只有十之有五。

    程顾卿觉得徐秀才得对,做人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总不能打到来才跑。人物如浮萍,也要找个好水塘漂流。

    对着村长:“村长大伯,俺们的粮食还够的吧。”

    程顾卿算了一下自家的粮食,省着吃能到吉庆府。至于空间里的,不敢动。谢家人没徐家村去纯,怕他们看出诡异,所以一直不敢悄悄进入空间偷粮出来。

    村长眼睛乱瞄,看没人注意到,低声:“够,都够,村里还有些,要是谁家真的断粮,能均些出来。”在锥栗林,拉了好些锥栗,还特意拿李太爷送的驴拉一车。

    幸好胡氏生了,可以背着路平走,不再占用驴车。

    至于捡到的4匹马,放些轻便的药材,野菜,以及拉娃子。

    村长把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当当。

    程顾卿赞许地拍了拍村长的肩膀:“村长,干得好,徐家村多亏有你呢。”

    村长着着,被程顾卿一巴掌过来,一个趔趄,差点扑街,恶狠狠地,气呼呼地:“别拍俺,简直要俺的老命。”

    疼得咳嗽几声。

    村长本想着减轻家里牛的负担,做一段路牛车,就下来走路,找美娇聊聊。

    可这瓜皮子,下手没轻重,总能把人拍飞。

    程顾卿讪讪地摸了摸额头,嘿嘿,俺只是轻轻拍,谁知道你老人家那么不经拍呢?

    你看看,俺拍徐老大,他从未过疼。

    皮糙肉厚的徐老大赶着牛车,打了个喷嚏。

    秋花关切地问:“姑父,你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