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男娃退烧,女娃继续烧



    谢二管家开口:“过了庆河,还要走20左右,就到大庆河,一过大庆河,就是吉庆府所属的范围。”

    如果桥未断,走得更快。大爷也不用绕山路了。

    我们来平远县之前,吉庆府就收留好些灾民,想入伍的入伍,不想的,安置到偏僻的地方开荒。至于大城市里,除了世家以及有本地亲戚投靠的,谁也不准落户。

    谢二管家看到许大夫的行医过程,觉得他比府里的大夫不差,甚至比府里的还好,不是医术好,是医品好,不搞虚头晃脑,实话实。

    关切地问:“许大夫,程娘子,吉庆府有没有亲戚?那边要亲属担保,才能留在吉庆府,如果没有,会安排到偏远的地方开荒。”

    开荒,自古以来,最辛苦的事没有之一。

    常年累月忙活,起码要等3年才有收获。

    有多少人在这个过程中没命了。

    宰相门前三品官,谢二管事出身谢府,和谢嬷嬷为谢家家生子。何况二管家还是受重用的家仆,自个就能使唤奴仆。

    生活自然奢侈,但要成为大管家,必须方方面面要熟悉,自然包括农活。

    如果不懂,查账,岂不是被下面的人欺骗。

    像大爷自要学习大户人家的做事做人方式,奴仆也需要自学习,自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奴仆。

    程顾卿和许大夫相视一望,摇了摇头。

    程顾卿满不在乎地:“没关系,不进城也行,开荒也行,俺们有的是力气,只要有田种,不用做流民,俺心满意足。”

    要求都那么低了,程顾卿为自己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心态点赞。

    许大夫笑着:“程娘子得对,有地方落户安家,我也很满足了。”

    郑嬷嬷看到两人知足常乐,笑着:“到吉庆府那边,就不用逃荒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谢嬷嬷点零头:“许大夫你去哪里,都受欢迎,你的医术可不得了。还有程娘子也是,一身本领,哪里都能活。”

    这是真心话,手艺人,去哪里都能扎根。

    许大夫不用,稀缺人才,谁不生个病,一生病,就得花钱,一花钱,就养活许大夫了。

    至于程娘子,看那杀猪刀银光闪闪,好威武,一般人可做不来杀猪匠,程娘子这门手艺,哪里都需要。

    就算不杀猪,程娘子去码头扛麻袋,都比别人厉害,看身板子,人家一次一麻袋,程娘子起码一次能扛三麻袋。

    五个人些有的没的,期间谢大爷和郑氏出来,看到两个娃子,郑氏又要哭了,谢大爷只好强制她进去帐篷,在这里,会打扰到许大夫。

    晚上9点第一次吃药,过了6个时,许大夫又喂了一次。

    此时已经半夜三更了。郑嬷嬷亲自替姐和少爷擦身。还时不时问许大夫,是不是这样做。

    许大夫摸了摸不存在的胡子,之前看到村长,七叔公等老头刮了,也跟着他们刮。一刮掉,果然舒服多。

    但还是习惯性地摸下巴,赞许地:“郑嬷嬷,你做得很标准,就这样照顾。”

    其实许大夫也不知道怎样擦身子,反正金宝是这样擦。

    金宝4岁多5岁这样,和谢家少爷年纪一样,他们的效果应该差不多吧。

    至于女娃,许大夫不确定,只好按照以前做的照顾。

    擦了不知道多少次,谢嬷嬷用帕子沾了下水,再次为主子擦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