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张谦定探花 青史谁执笔



    “孔明,你这有点过分了,这个叫辛明的不就是在考卷上书写关于我的篇幅多了些吗?你就把他定为第三名,你这绝对是嫉妒!”

    张谦指着诸葛亮道。

    “子让觉得不妥?”诸葛亮笑道。

    “就算不是第一,得个第二总没问题吧?”张谦道。

    “这是陛下钦定的。”诸葛亮淡淡的道。

    “那没事了!”张谦转身欲走。

    “子让等等,”诸葛亮连忙喊道,又道:“陛下了,这个叫辛明的才学卓着,家世清白。陛下准备听从子让的建议,在太学中下设翰林院,让他入院担任编修,待跟随秦学士学习几年后,就参与编史工作。”

    张谦点零头,道:“史家最重要的就是据实以书,陛下果然慧眼识人,我看这个叫辛明的下笔就很公平公正。”

    诸葛亮笑而不语。

    张谦继续道:“孔明,我看要想扩大科举的影响,必须给今朝中榜之人一些殊荣。比如,皇城之内正街上除了六百里加急是不允许骑马的,我们或许可以划出一段,专供前三名跨马游街一次,也让世人瞻仰科举高中者的荣光。

    另可设置探花宴,差年少英俊者为探花使,游园摘花,琼林赋诗,以迎来者。”

    “子让指的探花使是?”诸葛亮意味深长的一笑。

    “那群众的眼睛自然雪亮的嘛!”张谦强装镇定的道。

    “好好。”诸葛亮摆了摆手,“我还有事与子让商议。”

    “但讲无妨。”

    “我翻阅了所有中榜之饶文章,大抵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文采卓着者,这些人我准备安插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进入六部观摩学习,从摘录记要开始,若有表现突出者,再行提拔。

    第二类是务实精干者。这类人陛下的意思是派往各地委任官吏,位列前二十者从县令做起,二十名之后,则派往边远地区担任县令,或者从县丞,县尉做起。”

    张谦点头,处理这种事情,诸葛亮比他拿手。

    “还有第三类,他们的文章不在执政,而在于强兵。我想与子让谈论的便是此事,是否可将他们纳入军校,或者兵部。”

    “我不同意。”张谦一口否决,“军队事关重大,最忌的就是外行指导内校若是让世人觉得读了两本兵书,写几篇锦绣文章,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那对国家,对社稷,将会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子让的想法与我一致,不过子让可先看看这篇文章。”

    “南阳州泰?”

    “没错,他的这篇文章关于基层的军队构建多有裨益,我觉得是个可造之材。”

    张谦仔细读过后,也颇为赞同,“若是战时,我会给他一支兵马,只要他立下战功,我就敢大胆起用他。但是现在不校

    国家承平,军中不可胡乱提升,更不可无功而升。我倒是觉得可以将他派往偏僻匪患严重之处担任县令,毕竟主政地方也不可全是文弱之人。

    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可以放弃此次中榜的荣耀,加入军校,从士兵做起,出来之后,或者成为基层军官,之后或前往边疆,或等待时机,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军中宁缺毋滥,执政容得下差错,但军中不可有疏忽。”

    “或可让他担任文书参谋一类?”

    “不,猛将必起于卒。朝廷上的言论我们不一定要完整掌握,但军队,我必须替陛下执好缰绳。接下来,我会在军中加强文化建设,而各级的官职就是他们的动力,我不希望现在以及将来,有任何飞降的军官,打破这一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