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诸葛议长城 张谦有建议



    “子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带领十万兵从洛阳,赶往宛城,你走哪里?”诸葛亮问道。

    “出伊阙、沿广成关,或者经嵩山从颍水那边绕啊!”张谦答道,从洛阳道宛城算是他比较熟悉的道了。

    “子让为何不想这翻过伏牛山呢?”诸葛亮再问。

    “十万大军翻山越岭,你当——”张谦反应过来了,“孔明的意思是,纵使北方边境没有长城,也有崇山峻岭相隔,草原人要动兵,还是得走山与山的间隙?”

    “没有错,我苦思许久,才想到,事实上,建立长城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止草原人入侵,而是另外两点。”

    “哪两点?”张谦和徐庶石韬都竖起了耳朵。

    “第一点,是为了防止百姓外逃。”

    中原之地地大物博,比之草原环境好了不止一星半点,但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自然也有城里的人想出去。

    那些崇山峻岭,不允许大军通过,但是个人或团体还是能通行的。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防止走私,防止盐铁茶叶等重要资源外溢。”

    普通人纵使有心外逃,也不一定有那个能力;但是商人团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背着贵重物品翻山越岭却是常有的事。

    而对付这些人,自然是一个低矮的城墙和烽火台就已经足够。

    诸葛亮的话一开始还让张谦生出了一种“不拆长城非好汉”的想法, 后世网上似乎也有人评论什么长城阻碍了两边民族的融合,更是让中原王朝潜移默化形成了不往外拓展的思想围墙。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敌我意识不能分明,如果关税不能受到朝廷掌控,那将是更危险的事情。

    “孔明的意思是?”徐庶问道。

    “我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想表达,长城并不能使我们真正安全。要想长治久安,就需要内部保持强大,人和,兵勇。”诸葛亮道。

    众人都赞同,外物都不足以凭借,自身强大才是根本。

    思考了一会,徐庶又起他的考虑,“在强大自身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削弱对手。这次陛下放走了许多部落,他们一时半会还对大汉抱有敬畏之心。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分化他们,让他们无法形成一股准绳,我大汉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分化草原饶做法,无非就是化地而治,将一些肥美的草原分给较弱的部落,将一些贫瘠的牧场分给较强的部落。

    手段虽然简单,但只要利益上产生冲突,斗争就不会停止。

    徐庶的做法,事实上从西周开始,每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都这么干过。操作的好,中原王朝就可以有百年的安定,一不心玩崩了,就会养出一个蛊王。

    “我也有一个理论上可行,且具备一定操作性的方法。”张谦开口道。

    诸葛亮眼前一亮,连忙道:“子让快讲!”

    “这个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中原的粮食能够富裕。”张谦开口道。

    “子让的莫不是给草原部落纳贡和亲?”诸葛亮问道。

    “广元,来,搭把手,我们先把这厮丢出去!”张谦指着诸葛亮道,和亲这种话都的出来,要和亲,张谦第一个把诸葛亮抓去和了。

    “我错了,子让接着讲!”诸葛亮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很自觉地把自己嘴给堵上。

    “刚才我了,我们与草原人之间,战争的最大原因还是生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草原之间就一直要打生打死,否则,整个北方早就看不到一个活人了。无论是先前匈奴的呼厨泉,还是鲜卑的轲比能,其实都向大汉称臣很多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