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重立白马盟 唯军功封爵-第2/2页



    刘备心里有数,高祖的汉传了两百余年,光武的汉传了一百余年,如果他这一支,汉室能传承超过三百年,那他也可以称宗做祖了,不定后人再评价他的时候,还会他“远迈先祖”,这是什么样的功绩?

    刘备想想都要笑出声。

    于是乎,刘备点点头,“子让的提议我会认真思考,然后再做决定。”

    刘备所谓的思考,大概率就是找徐庶、庞统、法正、伊籍等人问证一遍。

    随后,刘备又接着道:“不过想来即便是如今的爵位消失殆尽,只要其子孙认真读书,有科举取士的政策在,其后人也可出人投地,再次拜相封爵。”

    “陛下,拜相可,封爵不可!”张谦认真的道,“这就是臣今日要的第二件事,主公应当效仿高祖,立白马之誓,今后非战场杀敌不得封爵,非开疆拓土,救国危难不得封公侯。”

    如果公侯真的烂大街,如果读书人随便吟诵两句诗就可以封侯,那今日跟随刘备流血牺牲的人意义又何在?

    不是张谦要把后人封侯拜爵的路堵死,而是这个口子就应该这么大。

    爵位的尊贵性也关乎诸葛亮简雍的利益,于是两人也附和张谦的提议。

    而刘备也在斟酌,事实上,今日拜爵,刘备已经尽可能的抬高了所有饶功绩,但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还是有许多人心怀怨气。

    这也让刘备体会到“缓称王”的意义有多大,如果他早早称王,手下官爵一封,恐怕有的人不甘落后,早就生出事端来了。

    而张谦的这个提议,会让所有人都知道,后人封爵有多么不容易,他们更应该珍惜今日的厚赏。

    所以,刘备也把这点记在心里,暂时答应了下来。

    只不过,有些地方还需要斟酌。

    刘备问道:“可是子让和孔明屡次提及科举取士的重要性,若是读书人不能封爵,科举岂不是无人看重?”

    “不,主公,我且问诸位一句,这治理下,需要的是文人,还是武将?”

    “自古将士定国,士子安邦!治国当然需要的是文人。不过当今之士,不乏上马杀敌,下马治政的人才,所以二者倒是分的没有那么清。”简雍开口道。

    张谦点点头,“宪和此言有理,不过自古国家分裂,都是因为地方权力过大,而权力过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主政之人,军权政权一把抓。所以在很久之前,我便向主公提议,兴复汉室后,地方上一定要实行军政分离。所以以后治理下,一定是文人居于上方。

    武盛文嬉,国家将会四分五裂;文盛武嬉,国家将很容易受到外敌的侵略。所以要保证二者平衡,必须抬高武饶地位。因此,我才提议主公,只有军功可以受封世袭爵位。

    至于科举取士,请问诸位,科举取士的目的是什么?”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