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三省六部制 丞相立与否



    刘备处。

    “宪和,你对孔明提交上来的三省六部治国方略如何看待?”

    “主公,昔日我听水镜先生夸耀孔明,可比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兴周八百年之姜尚,尚绝太过,然而,当我看到这三省治国之策后,才觉得,水镜先生所言,丝毫不差。”

    刘备问道:“此制强在何处?”

    简雍想了想措辞,回答道:“若使此制,当无丞相可以危及皇权。”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秦朝时期,治国采用的是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指: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监督)。

    因为太尉掌管军事,兵将为君王之忌,所以太尉一职并不常设,西汉立国以后,大尉一职也经常空置。

    而御史大夫虽名为三公,权力却远低于前两者,俸禄上也有差异,前两者品秩为一万石,后者为两千石。

    而且丞相下辖九卿,九卿者:

    一曰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九卿之首;

    二曰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三曰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四曰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五曰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六曰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七曰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八曰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九曰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所以丞相在位时间一长,很容易就和皇帝有掰手腕的能力。

    西汉初,皇帝设“六杀为自己的秘书,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

    而宰相设“十三曹”为自己的秘书处,即西曹、东曹、户曹、奏曹、词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黄阁。

    由此可见,宰相权力之大,已经隐隐超过了皇帝。

    《史记》中就记载了汉武帝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时弄权骄逸的事迹。

    当时是,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

    意思是,田蚡专权,把任免两千石官员的权力,都从皇帝手中夺走了,皇帝不高心问道:”你任命官吏完了没有?我也打算任命官吏。”后来田蚡又打算用国家的工匠为自己造私宅,皇帝愤怒的:“你为什么不干脆要武库?”

    ……

    诸葛亮此时上书刘备以三省六部制取代三公九卿制自然是和张谦讨论过的结果。

    三省六部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诏,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尚书省统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负责执校

    对于皇帝来,三省的好处就是朝廷从一个丞相总览朝政变成了一群人分揽朝政,由此,相权就不会对皇权有太大的威胁。

    虽然后世人历史书上学到的是,三省六部制,始于隋,完善于唐。但事实上,三省六部的雏形早在汉朝就有了。

    汉武帝有感田蚡旧事,把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了尚书台(令),丞相如有过错,尚书亦能问状弹劾。

    光武帝时,尚书台权力进一步做大,“出纳王命,敷奏万机,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自此汉朝三公如不录尚书事,就等同于吉祥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