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天下太平日 铸剑为犁时-第2/2页



    “子让的师父没留下什么秘方?”

    “呵呵!”

    对于老是想走捷径的诸葛亮,张谦嗤之以鼻。

    钢材的发展,是需要数以万计的实验、然后用数据对比,理论实践结合缓慢推导出来的,张谦没事去记那个干嘛?就算真侥幸记住了几个配方,诸葛亮也拿不出材料。

    “孔明,许多事情靠一个饶智慧是很难做到的,等到大汉各地都建起炼铁厂的时候,总会因为铁矿以及工艺的差异出现不同品质的钢铁,到时候对比研究,再慢慢改进配方,总会出现我们需要的。”

    “以前我以为熟读经史,下事已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现在遇到子让,我才知道,下未知之事竟如此之多。”诸葛亮感叹了一句。

    “这不正是生活的乐趣吗?”张谦哈哈一笑。

    “子让也觉得探索未知是一种乐趣吗?”诸葛亮认真道。

    “呃!”张谦困厄住了,他已经陷入了“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的殆境中,没有诸葛亮这种学生的好奇心了。

    等到下太平,就把探索真理的道路留给诸葛亮吧!

    张谦看着眼前这个“三弟子”,很是满意。

    “子让,你,现在打仗,兵器甲胄消耗严重,可是等到下太平了,还需要那么多的铁吗?”

    诸葛亮担心,若不需要那么多的普通铁,他怎么得到更高质量的炼器铁呢?

    “孔明,难道你没听过一个词吗?”

    诸葛亮疑惑。

    “铸剑为犁!”

    “别和平年代兵器甲胄也要更新换代,孔明你想想,大汉这么大,光是建房子,造桥梁,就是把现在炼铁量提高千倍万倍也不够用啊。”

    “造房子?”

    “对,造房子。”张谦肯定的道,想想后世每年的钢材产量,钢价也一直居高不下,就襄阳这几个炉子,怎么够用?

    张谦和诸葛亮往外走,这时张谦道,“孔明,这洗煤炼钢这污水可是大问题啊。”

    “子让放心吧,为了防止工艺泄露,我把这附近的人家都迁走了,等这里的水流到汉水,已经澄清了。”

    张谦摸摸下巴,这看上去澄清和真的干净可不能同日而语。

    不过就这炼铁的规模,也没超过汉水的自净能力。只是这也给张谦提了个醒,他得给刘备诸葛亮郑重的写份环保信,将来扩大生产的时候,一定要把水污染考虑进去。

    张谦突然想到一事,“孔明,这多年战乱,各地江河无人清理,我怕如此下去,若是遇到雨水充沛的年度,会有水患发生啊。”

    “哪一年?”诸葛亮吐口问道。

    “我……怎么知道?”幸好张谦不知道关羽水淹七军具体是哪一年,否则还真怕不心漏嘴。

    “我是,子让估摸着几年内会发生这种事?”

    “大概就这几年吧,我看着这汉水的水位逐年都有提高,一旦涨水,恐怕整个南阳都会受到影响。”

    诸葛亮点点头,“此事得尽快告知主公。”

    虽然水患年年有,但诸葛亮想到张谦特别提醒,水灾一定不。

    这事事关重大,不仅是淹毁农田房屋这么简单,搞得不好,是会影响国阅。

    诸葛亮十分重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