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张子让咏菊 孙仲谋赠玉-第2/2页



    而读书读得多的人,则是明白这是一首夸耀菊花的诗。

    不过以物拟人,当初曹操协百万大军南下,荆州蔡瑁张允携幼主投降,江东面临曹操“近者奉辞伐罪,旌挥难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样一份战书,这样一场声势浩荡的“北风”,孙权却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促成赤壁一战,于此而言,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直,确实也合情合理。

    这是一首借菊花之名赞颂东吴的诗,但是在场群臣,自孙权起,却没有一个人面露喜色。

    因为这首诗,没有夸耀江东的功绩,没有陈赞东吴的强盛,反正颂扬的是江东的气节。

    如果孙权自始至终都想的是以汉臣自居,那他对于这首诗,应当是抱以百分百的欣喜;

    但是对于一个想要成就霸业的诸侯来,现在夸耀他的气节,等他成就霸业,打进中原,成为和曹操一样的“北风”,那世人岂不是要拿这首诗反过来讽刺他?

    所以孙权的脸色不是很好,孙权不发表意见,众人自然也不好发表意见。

    崔琰看着满堂一幕,心中也不由得冷笑。

    张谦果然还是那个讨人厌的“徐庶”,其实单看这首诗,崔琰是很喜欢的,但是此情此景,张谦把曹操比作摧残百花的北风,崔琰自然不能流露出一丝喜意。

    而通过这首诗,崔琰也看出了孙权的野心。

    想来,这会还真是三方都不讨好。

    自己挨骂了;

    孙权求夸却没被搔到痒处;

    张谦得罪了江东想要成就霸业之人;不对,还得罪了如张昭这样的投降派,毕竟江东世家可不是“宁可枝头抱香死”的。

    等等,崔琰发现了一丝不对劲,有一些人正在窃窃私语,评头论足,江东还是有一些既不主张投降曹操,更希望孙权能以汉臣自居的臣子的。

    张谦的诗句其实是在夸这些饶,而这些人此时也对张谦抱以了极大的好福

    平心而论,崔琰也希望曹操一直能当个汉臣,但是事到如今,曹操的势力已经如同山顶滚落的巨石,他们这些人根本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曹操循规守矩。

    ……

    见孙权静坐在那默不作声,周瑜声咳嗽了一下。

    孙权才回过神来,嘴角勉强的扬了扬,道:“先生不愧人颂诗仙之人,如此佳句,正当你我共勉!”

    一边着,又从腰间掏出了一块玉佩,玉佩四周刻有流云纹,两侧凸起镂雕两兽及云纹。

    “先生既言要效仿玉之冰清,我便把这块玉佩赠送给先生!”

    就在吟完诗的那一刻,张谦已经开始环顾四周的江东臣子,哪些对他面露善意,哪些对他面露恶意。

    其中一部分,或许可以回去和诸葛亮商量一下,然后暗中派人联诺一二,张谦思索着。

    当然,现在荆州和东吴还是联盟,联诺并非图谋江东,只是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一边想着,张谦上前接过孙权的玉佩。

    同时又想到,“孙权应该不会因为这点疙瘩就对我露出杀意吧?”

    好歹这诗还是夸饶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