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教书先生



    孙策在南中,也收到了吕布的来信。

    (又有人吕布像现代人了。事实上,孔明虽然跟魏国是敌国,但他坚持建立民间信驿,鼓励三国民间的沟通,孔明本人也与吴国,魏国大臣多有通信。孔明将信驿建立到了很多偏远地区,努力发展那些蛮荒之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绝不是夸张。

    很多人都以为三国演义美化了孔明,实际上,历史上的孔明才是真正超前的人物,若不是从西晋到唐宋,无数人都在歌颂孔明,又哪里来的那么多评书戏剧描述孔明,又哪里来的三国演义的主角孔明。如果不是孔明思想超前,品德过于完美,一个失败的政权的一个大臣,为何会得到那么多的崇拜。

    三国演义除了将孔明的能力写的神神道道以外,在个人修养方面,还真没有美化孔明。)

    吕布给孙策的信中,也是关于孙绍的。

    他介绍了孙绍在青州两个多月的详细情况,然后因为跟曹操打仗,害怕临淄有别有用心,所以让孙绍和刘琮,曹植一起住到了自己家里。

    他们三个孩子,现在每都在读书,练武,虽然自己很忙,但仍然会关心他们的学业情况。

    他同样把孙绍写的文章,附在信中,自己对孙绍文章的指点,也一一罗列在信郑同时还夸赞了孙绍的进步。

    还孙绍虽然年纪,但是勇敢豪爽,既有他爷爷的豪气,又有他父亲的胆略,不愧是孙家的千里驹,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孙策虽然在百忙之中,但是收到吕布的来信,仍然感觉很高兴。

    他把周瑜叫来,屏退了众人。

    周瑜见孙策满脸笑容,不禁奇怪道,“兄长何事如此高兴?”

    孙策笑着将手里的信交给了周瑜,“公瑾,你看看。”

    看完信,周瑜也是啧啧称奇。

    “难得吕布每忙于军政大事,还有时间关心孙绍他们的学业,此人竟然对各路诸侯的孩子如同子侄,悉心教导,其人风雅至此,真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

    孙策道,“其人风雅至此,若是能让孙绍娶了吕布女儿,那可真是大喜事,可惜他似对刘琮和曹植也是一视同仁,并未特别看中孙绍。”

    周瑜也没有办法,吕布的女儿,可真是个香饽饽,现在各个诸侯的儿子,都摆明了一副不娶到吕雯,坚决不回家的样子。

    偏偏吕布的儿子吕乔年纪还太,才两岁,要是吕乔的年纪大点,比如有十多岁了,诸侯们早就想办法跟吕布换婚了,用我的女儿换你的女儿。

    如果不愿意换,我用两个女儿三个女儿换你一个,也是可以的嘛,几姐妹嫁于一饶事多着呢。

    吕乔只有两岁,换婚都没法换。

    孙策看着周瑜,问道,“公瑾,你一直都是足智多谋,难道你也想不到办法,为孙绍的事加一把力吗?”

    如果,去年孙策为孙绍求亲,还有因为曹操向吕布求亲,有跟风的嫌疑,属于得之我幸,失之我也无所谓的态度,现在的他,是真心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成大事来办了。

    周瑜无语了。

    我是足智多谋,但我足智多谋不是用来求亲的啊,你让我出主意,还不如找一个伶牙俐齿的媒婆来的好。

    孙策看到周瑜无语的神色,也知道自己这个提议不大靠谱,于是问道,“公瑾,我帐下舌辩之士颇多,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张昭去一趟临淄,再去为孙绍求一次亲?”

    周瑜摇头道,“不妥。我估计吕布仍然在考察孙绍,曹植,刘琮三人,这个时候求亲,吕布也不会同意,如果这次驳了张昭,下次真要求亲的时候,难道要主公亲自去求亲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