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鲁肃



    建安七年十月,刘备正式祭告地,建庙称王。

    大封文武群臣。

    温侯,徐州牧,扬州牧,车骑大将军吕布,无论爵位还是官位都已经位极人臣,刘备自然是没有权利再加封官职了,只封吕布为相国,总领一切军国大事。

    这个相国和赵云的齐国相是不同的,赵云的齐国相只是等于齐国的太守而已。

    其实国相本来就是王相国,但汉末诸侯王早就名存实亡了,国相也与诸侯王脱离了关系,成为了事实上的太守。

    刘备重新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王后,如果封吕布为齐国相,那简直是让吕布官位下降了无数级别,所以另设相国一职,加封吕布。

    加封陈登为齐王太傅。

    加封陈宫为尚书令。

    加封糜竺,孙乾为侍郑

    封关羽为前将军,豫州牧,都乡侯。

    封张飞为左将军,都乡侯。

    封高顺为右将军,九江,庐江二郡军务大都督,都乡侯。

    封赵云为后将军,齐国相,都乡侯。

    陆逊依前职,为征东将军,吴郡,会稽,丹阳三郡军务大都督,都乡侯。

    寇封为驸马都尉,征南将军。

    张辽为征北将军。

    甘宁为征西将军。

    其余张合,高览,张勋,纪灵,杨奉,韩暹,刘勋,刘晔等文武大臣,都各有封赏。

    祭告地,封赏百官之后,齐王下旨,自古以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相国吕布,自建安元年以来,屡建功勋,兴国安邦,实为元勋,特赐节钺,节制齐王麾下所有文武,祭由齐王,政出吕氏。

    从这个时候起,吕布正式回归刘备麾下,掌管刘备集团所有大事务。

    这个时候,徐州人鲁肃,在刘晔的引荐下,来投靠刘备。

    刘备听到后大喜,正欲寻访鲁肃呢,鲁肃就来了。

    鲁肃本是徐州巨富,也是周瑜好友,跟随周瑜一同投靠孙策,周瑜在孙策那里如鱼得水,但鲁肃却不会奇谋,很难有用武之地。

    不久后,鲁肃的祖母去世,鲁肃只好辞别孙策周瑜,回徐州治丧守孝。

    随后鲁肃的朋友刘晔写信给鲁肃,“当今下大乱,江东难以成事,以你的才能,如果一直跟随孙策,实在是大材用了,我看你还是留在庐江,徐州等地,投靠北方或者淮南,庐江的诸侯,才更有用武之地。”

    鲁肃同意了刘晔的看法,于是不再返回江东。

    刘晔劝鲁肃投奔刘勋,但鲁肃本就是袁术属下(孙策周瑜鲁肃都是袁术手下),从袁术那里逃到孙策那里的,而刘勋又是袁术的人,鲁肃不愿再到袁术手下为官,于是推辞不去。

    随后吕布取得了淮南,庐江二郡,并改淮南国为九江郡,刘晔跟随刘勋投靠了吕布,又写信劝鲁肃投靠吕布。

    鲁肃又推辞了。

    他认为汉室不可复兴,像吕布这样,总是把复兴汉室挂在嘴边的诸侯,在鲁肃看来,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然而事实却打了鲁肃的脸。

    吕布逐渐崛起于诸侯之间,内王外霸,于内,广施仁德,致力民生,于外,战必胜,攻必克,下诸侯,无不败于吕布之手。

    如今,吕布实力大涨,子又敕封刘备为王,看起来,振兴汉室,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