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进展顺利
然而,无论怎么样,他们都得不到陆逊的任何信息。
或者,他们得到了陆逊的信息,但这个信息很让人懵逼。
陆逊,江东吴郡陆氏子弟,前庐江太守陆康侄孙,陆康去世后,帮助陆康幼子陆绩操持家业,同时,是吴郡有名的饱学之士,通读经典,博览群书,博学程度仅次于才读书人陆绩和顾邵。
除此以外,没有体现出任何其他才能过。既没有领兵经验,也没有理政经验。
就这么个简介。
怎么看都是个白面书生。
就这么一个人,吕布怎么就拜他为大都督了。
于是,所有饶眼光都盯着陆逊的这次征讨。
就连孙策,都忍不住跟周瑜商量道,“公瑾,吕布竟然派陆逊来攻取吴郡。陆逊这个孩子,会打什么仗,要不咱们回师吴郡,跟陆逊打一仗如何?”
孙策觉得,自己就算打不过吕布,总不至于连一个书生都打不过吧。
孙策当然认识陆逊。
当年袁术跟陆康不和,派去攻打庐江的将领,正是孙策,不过孙策得到庐江后,陆康不久就病死了,袁术对陆氏的陆逊和陆绩都还不错,但反手却把庐江交给了汉室宗亲刘勋。(就是现在吕布帐下那个理政高手刘勋)
等于袁术跟陆氏重归于好,上演了一出汝妻子我养之的好戏(奉还家产而已,不是魏武之养),而孙策却毛都没捞着,还得罪了陆氏。这件事真的让孙策如鲠在喉,后来拿下吴郡和会稽后,再也不想给袁术卖命了。
后来孙策又跟陆逊打过很多交道。
江东四大家族没跟孙策撕破脸之前,都有人在吴郡做官,陆逊虽然没有做官,但他身为陆家的领头人,孙策怎么会不认识?
像陆逊,陆绩,张温这种人,无论吴郡的统治者是谁,都是一到年龄,立刻出誓。既不需要什么举孝廉,也不需要什么考核。
但孙策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这个十九岁的年轻书生会打什么仗。
周瑜制止了孙策的行为,“兄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我们现在回师吴郡,路途遥远,而且就算回去,吕布也能够轻松从寿春出动大军来与我们决战。我们断不可将有限的力量,消耗在和吕布的争斗郑刘表贤能却不知军事,刘璋仁慈而暗弱,士燮为人宽厚却无割据之心。这三州,才是与兄长的立身之本。”
周瑜的谋划,跟上一世的孔明的规划大同异。但孙策比上一世只有一个新野县的刘备强多了,二十五万大军在手,现在手里还有吴郡,会稽,虽然马上就会丢掉,但江夏和豫章,却是牢牢的握在手里。
所以周瑜的规划,比孔明的规划,也大气了许多,不是占据益州荆州,而是益州荆州交州再再加广袤的豫章。拥有益州,荆州,交州,可以坐视吕布,袁绍,曹操三强互相征战,若曹操衰败,可以出汉中,直取雍,凉和关中,从南郡取南阳,直取豫州,两路进兵,让曹操收尾不能相顾,若吕布衰败,则可顺江东下,重新夺回江东,甚至北上夺取九江庐江全据扬州。若袁绍衰败,则孙策可以据三州与吕布,曹操三分下三族鼎立。
陆逊攻打吴郡,果然跟他预料的一样顺利。
大军从寿春出发,路经丹阳,进入吴郡后一仗未打,等到快到吴县时,队伍已经扩展到二万五千军队了。‘老百姓’箪食壶浆迎接陆逊部队。
这些所谓的老百姓,都是江东世家来捧场的。真的百姓,除非真的是骄奢淫逸穷凶恶极的诸侯,才不会管到底在谁治下。虽然吕布仁德之名传遍下,但孙策治下的百姓,日子过得也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