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兵临城下



    吕布去年,整整收购了一百五十万斛粮食,后来,甄家又卖送给了吕布三十万斛粮食。

    再加上刘备的沛,还有三十万斛粮食。

    吕布的军队一年来一直维持在四万人左右,加上徐州各级官员的俸禄(这个时代,是双禄制,钱财和粮食都要发。这就是什么六百石,三千石之类的官秩的由来),半年下来也就消耗消耗十万斛。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吕布大肆收购粮食,属下都不理解的原因,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吕布收购这么多粮食,本来就不仅仅是给官员和军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淮南的问题。

    淮南郡有一百多万人口,是下最富庶的郡,袁术依靠淮南,就敢悍然称帝,淮南的实力,可见一斑。

    但无论多么富庶,饭总是要吃的。淮南虽然粮产下第一,养育了下第一的人口,但是遇到灾,抵御灾的能力却是最弱的。

    淮南大旱,平民纷纷饿死,百姓易子而食,袁术军中,最后只剩麦麸二十斛,袁术呕血而死,这就是上一世袁术最后的结局。

    吕布拿下淮南后,会毫不犹豫的迁淮南平民去徐州,将徐州的粮食分给百姓。

    这会不会影响吕布的实力?

    会,当然会。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肩上,扛着这世界的道义,各路诸侯,没有人把人命当一回事,如果连他也不管,那淮南的百姓,还有谁管?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就是他的道义。

    申大义于下,就是他的道义。

    诸侯都把人口看成一种资源,自己手下的人口,如果自己用不上,宁愿让他们饿死,甚至将他们杀死,也不能交给别人。

    这就是袁术宁愿让百姓饿死,也不会让他们迁徙的原因,这就是各种大屠杀产生的原因。

    吕布想救淮南的百姓,就必须控制整个淮南,否则的话,就算他想救淮南的百姓,袁术也不会允许。

    袁术渡淮之后,现在淮南全境只剩下一个寿春了,吕布其实已经可以将淮南百姓迁徙至徐州去了。

    但是吕布并不能这么做。

    很简单的道理,袁术虽然缺粮,但那是因为他坚信淮南产粮能永远供应他,所以没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几十万军队挤在寿春所以缺粮,现在整个淮南,民间并不缺粮。

    不缺粮,淮南的百姓为什么要从富庶的淮南迁徙到贫瘠的徐州去?

    无赌强迫一百多万百姓迁徙?

    且不这种事做出来怒人怨,以吕布现在的实力,要完成这件事也不容易。

    所以吕布必须要拿下寿春,别无选择。

    拿下寿春,淮南就将正式处于自己治下,自己治下的百姓,就可以自由移动了。

    现在百姓不会离开淮南,等到旱灾发生,百姓无粮,吕布在徐州赈济百姓,到时候百姓自己都会去徐州。

    再把徐州的田地分给百姓,人口迁徙就完成了。徐州的土地多的很呢。

    不用花费吕布一点精力。

    花力气办大事。

    袁术在淮南已经只剩下寿春一城,其他县的兵马钱粮也早就被袁术抽调一空。

    将淮南各县顺利控制到手里后,吕布领军来到了寿春城下。

    寿春城,不仅是淮南治所,同时也是扬州治所。

    自从袁术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后,就在全力经营寿春,如今的寿春,城高墙厚,人口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