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来了,他来了!



    眼神中不但没有什么尊敬的样子,而是带有些许挑衅之意。

    匡超郑重地道:“末将认为,二公子文武兼备,力能举鼎,万人不敌,比之太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胜任这兖州刺史一职!”

    此言一出,中堂上那和谐的气氛又荡然无存了。

    堂下一片哗然……

    刚才那个带头拍案的英俊将领一脸铁青,在座榻中抬头怒目而视匡超道:“匡超你大胆!竟敢无视朝廷,无视谯国夫人吗?”

    匡超毫不示弱地回道:“轻车将军何必动怒?难道末将就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吗?”

    看着两人剑拔弩张的样子,分分钟就要挥拳互殴,

    只听杨佺期冷哼一声,喝止道:“匡司马坐下,书夏,尚书大人并未带来朝廷旨意,由谁来暂代兖州刺史一职,大家可各抒己见,言者无罪嘛。”

    罢,他转头看向对面的王蕴。

    王蕴无奈,确实如此,只得点头道:“辅国将军的是。”

    作为江北四州第一名将,无论是资历还是武艺在座位无出其右。

    本来大局已定,没想到又起了波澜。

    毕竟杨佺期的话还是有一定份量的。

    陈望只得后退两步,再次回到王蕴身后,抄手站立,静静地聆听。

    他心中暗忖,在历阳时,和江卣、王蕴二人到此行洛阳,绝不会一帆风顺。

    王蕴也曾道,欲要排毒必使脓疮鼓破。

    书夏,轻车将军,那是桓伊,虽然也姓桓,也同出于谯郡,但与桓温的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桓氏不属于一族,他是铚县桓氏(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镇)。

    桓伊与朱序一同从军,是父亲提拔的年青一代将领。

    这是自己人。

    耳边只听得有人附和匡超的法,有人附和桓伊的法,中堂上又是一片嘈杂声。

    王蕴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自己并未带来圣旨,明令由谁暂代兖州刺史一职,更没有什么尚方宝剑,有的只是一道口谕:便宜行事。

    眼见得匡超与桓伊就要厮杀起来,而刘遁在旁阻拦,朱序跳起来大骂匡超,刁彝又对朱序出言讥讽,两人几乎要拔刀相向,张玄之和褚歆再起冲突,江绩、梁山伯还有后面的几名文武官员也是争执地面红耳赤……

    江北的大佬之一,谯郡内史王荟和豫州刺史谢石,仿佛置身于世外,捻须眯眼,不发表言论。

    却像是,此时王谢堂前燕,蛰伏洛阳太尉府。

    关键时刻还得是杨佺期。

    他看看众人都争吵的差不多了,这次没扔玉佩,而是把佩剑从腰间解了下来,“咣当”一声,重重地拍在桌案上。

    中堂上又瞬间静了下来。

    论家世,杨佺期出自两汉魏晋第一大族弘农杨氏。

    始祖为杨喜,亲自砍下楚霸王项羽头颅的那位。

    立功后,杨家自此崛起,在西汉时期就已长盛不衰。

    东汉时期杨家更是出过四任太尉,曹魏时期出过文学家杨修,

    到了司马家篡魏后,为了进一步拉拢世族,晋武帝司马炎竟是娶过两任皇后都是杨家的。

    可见杨家的圣眷甚隆。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后,东晋王朝建立。

    幼时杨佺期随父也逃到建康,长大后被晋康帝封为执金吾,掌管着台城和皇宫防卫重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