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无季乱五宗盛



    在史学界,有一句名言,即五季乱而五宗盛。

    所谓五季,指的便是唐宋之间短暂过渡的五个短命政权,亦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其中季在古语中的意思就是末世,末代。

    在唐灭亡之后,洛阳、长安、扬州等名城尽毁于战乱之中,而其他城池也没能幸免于难,生灵涂炭,下大乱,因此被称为五季之乱。

    但是在五季之乱的过程中,佛教却因此兴盛。

    禅宗慧能一系的南宗在五季之乱的过程中,划分为五个宗派。即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史学界一般用五宗代称佛教。

    在五季之乱的过程中,许多士绅阶级以及前朝的权贵,因为战乱的缘故,变为庶民,他们这些人无法接受身份上的转换,以及生活质量上的一落千丈,因此便开始厌世避世。

    而他们逃避生活回避世界的一个做法,便是结交禅宗佛教的僧侣,以期能够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这些人因为有学识在身的缘故,大大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另外还有一部分普通百姓,因为饱受战火,不堪忍受但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把信仰寄托在佛教。

    各方面因素的加持下,佛教得到了发展,从而越来越兴盛,这就是五季乱华而五宗盛的来源。

    佛教兴盛,有关佛教的一切,也都跟着兴盛起来,寺庙林立,各种佛教法器,也有了大量的需求。

    而波罗子,便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器。

    所谓波罗亦即般若。

    般若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是佛法中两大分支般若、禅法中的一支,是由古代的梵语翻译而来,意为大智慧的意思。

    而波罗子贵为佛教法器,所以得了这样一个充满禅意的名字,白了,波罗子其实就是一种套盒,一层叠着一层,一般有五到六层,跟如今的多层饭盒是一个原理。

    但波罗子造型外部一般呈现有棱有角的方形,内部却呈中空圆形,纹饰一般并不复杂,但却很精致。

    也或许正是因为套盒一层套一层,再加上其外圆满内中空的精致造型,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充满禅意的名字。

    波罗子在佛教中一般用来放置水果和食物等贡品,是佛教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法器。

    但只有寺庙到了一定的级别,才有资格用波罗子,所以哪怕是在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异常兴盛的情况下,波罗子的烧制也很少,流传下来的也就非常稀少。

    而眼前这个装作工人形象的男人,手中拿着的便是波罗子中的一层,器型还保持的十分完整,可以称得上罕见二字。

    也正是因为这种波罗子的罕见缘故,若是拿出一套的话,鉴宝知识丰富,经验深厚的人,才有可能看的出来。

    可这个男去单是拿出其中一层,因此陈掌柜一时间也拿不准这个好像是盘子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来头。

    “明,你拿得准这东西吗?”陈掌柜语气中满是疑惑。

    虽然秦明已经心知肚明这物件的来历,但因为他看不穿这个仿佛是工人身份的男饶来历,所以也不方便把自己的想法出来。

    因此,他装模作样的摇摇头,“看不准,陈掌柜,这种器型,少见,我见识少,真看不出来什么来历。”

    陈掌柜同样眉头凝重的点点头,看物件上的包浆以及釉色的变化,应该是老物件无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