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三千精卒援博望-第3/4页





        前两次李业反对的理由都一样,都是担心如果援助博望,可能会被荀贞围城打援,白白损失兵力,而博望之围也不能解。

        故而李业认为,当前最佳的防守策略应该是,固守宛县,等待袁绍援兵。

        张勋说道:“司马担心出援博望的话,会中敌埋伏……”

        李业接口说道:“不错!博望而今被荀贼、孙贼围得水泄不通,——明公召长史回宛的檄令已经下达多日,可至今檄令甚至都传不入博望城!荀贼、孙贼在博望布置的兵马之多由此可见!将军若贸然往援,必中埋伏!因是我以为,与其出援,不如固守!”

        张勋语里带了怒气,说道:“固守!可是司马,你想过没有?若是博望再一丢,车骑等部共进至宛县,只凭宛县一城,如何能够守住?”

        李业有他的道理。

        他说道:“一则我宛城内、城外现有兵万余,二则我宛储粮足够此万余兵食用两年!以此粮、兵,据此坚城,为何守不住?荀贼、孙贼、刘贼三部兵加在一起,拢共也不过最多四五万人罢了!十则围之,敌才是我不到五倍,并我城中还有明公亲自坐镇,守城还不是绰绰有余么?”

        张勋的怒气不能抑制了,他怒道:“司马此话看似有理,然司马可曾料到军心士气?若博望诸县俱失,独存宛一城,则这对我城内外各部守军之士气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大将军的援兵如果迟迟不能到,……现今看之,大将军的援军也的确是很难驰援到至的,那么士气低迷的情形下,城还怎么守!……宛县固坚,粮、兵固足,然守城者,人也!说到底,守城靠的是军心、靠的是士气!军心一乱,士气一溃,纵百万之众,无用也!”

        说着,张勋又一次伏拜在地,恳求袁术,说道,“明公,当此之际,请公立断,万不可坐视博望失陷而不援也!博望若失,宛县必不能守。”

        宛县是南阳的郡治,也是袁绍的大本营,袁术几年的经营下来,如今的宛县不但本身城墙坚固,并且外有两座大营,与城内呼应,又并这城外的两座大营,亦俱有高大的营墙,外挖有深宽各数丈的壕沟,简直已不是营,又是两座小城了,故而若按两年可用之粮,将此万余守卒分守这三处,确实如李业所言,是有把握能够守住宛县城的,但话再说回来,张勋说的也不错,守城靠的是士气,士气如果低落到极点,那么粮、人再足、城防再坚,城也守不住。

        袁术陷入犹豫。

        现在的袁术又哪里还有他年轻时以气高人,被人唤作“路中悍鬼袁长水”时的骄横?亦又哪里还有与李业商量着西入长安,取关中为王霸之资,以成其帝业时的自狂自大?

        所余者,唯惊乱而已。

        尤其在闻知郭汜居然降了刘表以后,他更是心如跌落谷底,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如果郭汜还在外为其犄角的话,那至少袁术在心理上不会“孤单”,知道外头有一支较为强大的军队为自己的援兵,则就算强敌压境,也能有些底气;但现在郭汜降了刘表,也就是说,他而下只剩下了宛县的守兵可用,——不说我消敌涨,敌人的实力因此更得到了增强,便只放到张勋请援博望这事儿上说,袁术当然也就更倾向於李业之策,不敢再派兵出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