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曹操屡显仁义行(下)-第4/5页



  袁绍、荀贞是当今海内最大的两个诸侯,限制住了他俩,用张飞燕、并州保护关中的西北方向,用弘农郡等屏障关中的正面,曹操接着,再安定境内,西抚凉州,或剿或召马腾、韩遂等这些关中、凉州的诸多军阀,扩充自己的实力,同时,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挑动起袁绍、荀贞之间的争斗,假以时日,――过程会很艰难,但何愁不能大有作为?

  当日从兖州兵败到冀州、主动请求去太原时,曹操手下所存,残兵败将罢了,当真是狼狈不堪,鼠窜远遁,却靠着坚韧的性格,曹操尺蠖之屈,依然锐意进取,没有消沉低落,终於此际,随着时局的变化,崭新的一页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当真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然,福祸之转变,也得看身在其间的这个人有无足够的才智,能否及时、大胆、果断地抓到。曹操显是有这个能力的人。

  新的光亮,新的前程,便在前边向曹操招手。

  曹操的雄心壮志虽从未磨灭,却於此时亦不禁越发高涨。

  回想近期以来的转变,展眼即将不久之后可能就会出现的进取长安,这个时刻,曹操心中想到的荀贞。他摸着胡须,嘴角露出点笑意,心道:“说来这一切,都得感谢你啊,贞之!”

  若无荀贞的兵入河南尹,搞得弘农郡的凉州三将心思各异,曹操很难这般顺利地平定河东;而又若无荀贞的占据洛阳,势必会引来李?等的争夺,因此进一步削弱凉州军团的军事力量,曹操也很难会有趁虚而入关中的机会。

  这些且不必多说。

  ……

  翌日,曹操与王邑相见。

  曹操说道:“杨奉此次入寇,李?未有给他助力,足可见我此前所料不错,李?已是没有多大的余力帮他了。现在既已把杨奉击走,……文都,那么河东郡目前言之,应是安全无虞了。我部作为客军,不便在贵郡多留,我打算过几天就还太原。”

  王邑听了这话,又惊又喜。

  这次能够把河东平定,打败李乐等白波黄巾,靠的全是曹操之力,包括后来击走杨奉,靠的也是曹操之力。

  王邑和曹操虽然相识,但两人交情寻常,实是并无深交,他手底下就有人,这两天私下对他说,担心曹操会不会留在河东不走,霸占住河东?

  王邑对此亦有担忧,却是浑然没有料到,曹操居然这么痛快的就主动提出要走,这实在是出乎了王邑的意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当然也十分的高兴。

  意外也好,高兴也好,面子上的挽留还是要有的,王邑遂作挽留。

  曹操笑道:“河东久受贼害,文都,我看你的府库中,储粮不是很多,我兵马尽管不多,亦步骑万众,在你河东待久了,只怕你也养不起!”

  这话是开玩笑,也是实情。曹操所部若在河东时间太久,王邑还真是养不起这么多的兵马。

  只是曹操无占河东之心,自然是好,但他说走就走,如此干脆,却也产生了些麻烦出来。

  王邑犹豫片刻,说道:“李乐诸贼今虽已被我等击破,杨奉亦被我等逐走,可是河东郡内现下犹有不少的诸贼残部,且河东乱之已久,除此以外,还颇有别的盗贼出没横行,……曹公,我郡兵兵力不足,不太容易维护境内治安,公是否可留下些许兵马相助与我?”

  这在曹操的意料之中,他大手一挥,说道:“此有何难!文都,我就把妙才给你留下。”

  “不知公欲留兵马几何?”

  曹操故意往少了说,说道:“五百步卒可否?”

  王邑犯难,说道:“妙才善战,留下助我固好,然五百步卒,恐怕不足。”

  “那就加五百?”曹操扶额,好像才想起来似的,补充说道,“南匈奴去卑部的胡骑大多逃逸,我看你帐下骑兵不多,只步卒,不好对付这些胡骑,此外再给你加三百轻骑?”

  王邑大喜,深感曹操体贴人意,感谢不已。

  曹操笑道:“文都,你我故交,情同意和,此小事耳,何足挂齿!”

  王邑发自肺腑,由衷赞叹,说道:“公真仁义士也!”

  曹操就传下将令,命令夏侯渊引步骑一千五百,留屯河内,以王必为其副手;又檄令夏侯?,命其统步骑两千,屯镇西河郡的郡治离石,以史涣为其副手,并拣选十余精明强干的文士、军吏帮助夏侯?收揽士民心,招降西河的白波黄巾余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