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徐晃数策不得用-第4/6页



  李乐说道:“那可不一定!将军,王邑那狗贼,不就是在我眼皮子底下,和曹阿瞒勾搭上的?”

  杨奉心道:“那是你无能!”这话不能说,再次摆了摆手,说道,“公明与王文都不同。”

  李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他也知,要说徐晃改投门庭,这大约也的确是不可能的,见徐晃拜在地上,不再言语了,遂也就罢了,与杨奉说道:“将军,徐晃说了两个不利,末将想说两个对我军的有利之处!”

  “你说。”

  李乐说道:“我等在河东经营日久,虽得王邑相助,但曹阿瞒他们要想在河东立足,也不容易!现下彼等立足未稳,是我之一利也。我西河诸军,闻知此讯后,难道会坐视河东为曹操所得么?定会尽起主力南下,是我之二利也。

  “即便如徐公明所言,杨、段二公不会给咱们太多的援兵,可咱们有西河主力相助,又何惧他立足未稳之曹阿瞒?至於王邑狗贼,平时见我,他连大气都不敢出,更是何惧之有!”

  杨奉说道:“那你的意思是?”

  李乐说道:“将军,击败曹、张,收回河东郡,时机就在眼前,绝不可延误;一旦延误,被曹阿瞒、王邑在河东稳住了脚,或我西河主力因无将军的支援,竟落败於曹阿瞒,则要想再复河东,难於登天了!

  “又太原高干所仗者,曹阿瞒也,今将军如把曹阿瞒击败,我军还可以顺势北上,攻入太原,自此以后,西河、河东、太原等郡连成一片,将军之势岂不也可由此而大涨?”

  李乐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特别“攻入太原”此说辞,很吸引韩暹、胡才、去卑等人,同样也很吸引杨奉等人。

  杨奉又问帐中其余诸将的意见。

  其余诸将一致赞同李乐的建议。

  杨奉因不听徐晃之言,便两日后,亲与李乐等率兵出营,前往河东。

  ……

  数日后,出京兆尹,到了华阴。

  杨奉派徐晃持了李傕给他的檄文,去见杨定、段煨。

  多半日后,徐晃回来,在其身后,稀稀疏疏地跟了三五百骑。马上骑士都结发束辫,或束一条粗辫,盘於颅后,或束两条辫,垂於胸前,这是羌人的发式。

  徐晃到杨奉马前,禀报说道:“明将军,段中郎将看了车骑的檄文后,托以须提防洛阳的镇东所部,不肯遣兵援将军;镇南亦以此理由,只遣了五百轻骑相助将军。”

  还真是被徐晃猜对了。

  杨奉怒道:“鼠目寸光!河东如为曹孟德所据,则它华阴县就将面临东为镇东、东北为曹孟德,两面受敌的局面!到时,岂不危哉?”

  再是大怒,也无办法,段煨、杨定不肯大力相助於

  他,他总不能去抢他俩的兵,只能罢了。

  三五百羌骑起不上什么大作用,聊胜於无,杨奉也就随便把他们拨给了李乐统代,亦算是给手下只剩了数百兵的李乐补充了点兵马。

  驻营休整一晚,继续朝东北方向行进。

  行军至下午,前面已是河东郡。

  徐晃进言说道:“明将军,而下河东郡内的形势到底何如?我军并不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末将敢请明将军先遣斥候,入境侦察。”

  杨奉接受了徐晃的这个建议,就一边屯驻兵马,一边派斥候入河东郡内侦查情况。

  ……

  第二天下午,斥候回来。

  禀报杨奉,说:蒲坂、河北两县,没有曹军驻扎,但再往前行,就颇遇到巡逻的河东郡兵。

  蒲坂、河北,是河东郡西南角的两个县,此两县之间的道路是从华阴县入河东郡的必经之地。

  杨奉疑惑说道:“蒲坂、河北,扼河东郡之西南也,是河东郡当长安的门户。曹孟德素有知兵之名,却为何不在这两县中驻兵?”问徐晃,说道,“公明,卿何意也?”

  徐晃踌躇说道:“明将军,末将愚见,或许有两种可能。”

  “哪两种?”

  徐晃说道:“要么是河东郡内尚未安稳,而曹孟德、王河东又没有料到将军会来得这么快,因是还没顾得上在蒲坂、河北屯兵驻守。”

  “另一种呢?”

  徐晃说道:“要么是我西河主力已然南下,曹、王的主力现被他俩调去到了河东、西河的边界守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