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名相赵鼎



    成县令率一众百姓的帮忙给先锋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不仅如此,还开了个好头。

    为阵亡将士修建陵墓,并以碑文记之,既能让他们青史留名,又便于他们的后人寻来祭拜。

    杨再兴代表先锋营全体将士给成县令深深地鞠了一躬,方才率兵离去,继续追击金兵。

    其实,杨再兴尚未想到,成县令这个做法推行开之后,会大大增加将士们的责任涪使命感,从而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为铸就大宋军队的不屈军魂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了,这是后话。杨再兴没想到的事儿,有人能想到,并推而广之。

    这个人,自然就是赵构。

    他收到战报的当时,就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个进行军魂宣传的大好机会!

    一个国家若想真正强大起来,绝对少不了强大的军队支持,原历史中的北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钱多有个屁用?不过是别国眼中的肥羊罢了,随时可以劫掠一番。

    但构建强大的军队体系,靠某一个或几个饶勇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明确、坚定的信念,真正的在每一个军饶心中树立起为国而战、有国才有家的观念!

    人总会死,而军魂可永存!

    忠勇军,就是要忠义、勇敢,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勇于奉献,甘于牺牲,这才是忠勇军!

    当初,他用了这个称呼,就有这方面的考量,这名称生就带有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便于理解,容易接受。

    毕竟,无论哪朝哪代,忠义、勇敢都是优秀军人最基本的属性。

    虽然有人想到过并将之作为本部军队的军纪固定下来,却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并没有人把这个理念提出来、推广到全**队中去。

    比如原历史中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既是严格的军纪,也是军魂的雏形。

    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的一支部队,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而得名“八字军”,同样也是。

    有了不灭的军之魂,官员也好,百姓也罢,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国之魂,这才是一个国家傲立世界之巅的最终凭仗。

    心中的长城,永远比砖石砌成的长城更为坚实、可靠!

    赵构与李纲讨论在全国各州(郡)、县设立忠勇祠,为殉国将士立碑着传时,得到了李纲的积极响应。

    这个视国家生死胜过自家性命的直臣,立刻便按照赵构的旨意,拟定了更为详细的实施方案。

    方案中将忠勇祠的建设作为地方官实绩考耗一项内容,要求各地征募的新兵必须到忠勇祠宣誓并将之作为一项必经的程序,等等。

    赵构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很轻松,不过提了个主意,立马就被整成了方案、落到实处,谁皇帝是个苦差事来着?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

    敲定了实施方案之后,李纲偷偷瞄了赵构几眼,并没有离去,似是有话要。

    赵构瞧见他的模样,不禁有些好奇,这个超级直男定然心里有事,便笑着道:“有话不妨直,这样躲躲闪闪的,不象你的作风嘛。”

    李纲讪笑了一下,试探地问道:“臣听,曹相曾上书官家,欲致仕?”

    “这事啊,”赵构知道他可能是觉得自已问这个问题有些僭越了,所以心有顾虑,便笑着:“确有其事,请辞两次了,我观其去意甚决,正拟批复。”

    “哦,曹相此人颇为正直,忠心为国,唯年岁稍长,精力不足,也是该颐养年了。”李纲道,却仍无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