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真相-第2/2页
随着阿史那云的讲述,常小溪大概对突厥王庭的那一段纠葛有了了解。阿史那云,突厥王庭的大王子,五年以前,突然逃离突厥,来到了突厥与大唐交界的大青山一带。他带着自己的卫队,占山为王,化名罗启明,从王子变成了土匪。阿史那云势力的扩大,引起了大唐的注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朝廷制定了以南云县居中调度,山东与山西折冲府联合剿灭阿史那云的策略。计划实施不久,朝廷接到报告,说大青山流窜着两股匪徒,都自称是大盗罗启明!而当时的南云县令,在呈上这份廷报之后,就被活生生吊死在了县衙!阿史那云肯定的告诉常小溪,他从不曾分兵出去抢劫,也决不允许手下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出去捞钱。他留在大青山是有重要的事情,不会因为些许浮财而坏了自己的规矩。那么,肯定是有人冒充阿史那云,是谁会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呢?
随后继任的南云县令,在上任不久,竟然在外出的时候,被流箭射死,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谋杀。因为这种情况,南云县成了个没有官员愿意来的地方,群龙无首,剿匪自然也就成了空话。直到大理寺少卿狄少华,获罪降职,被发配到了南云县剿匪,空置许久的南云县衙才有了县尊老爷。狄少华是大理寺出身,也并非朝廷的弃子。他来南云县的时候,吏部是这么说的:将有用之身,戴罪立功,剿灭匪徒之日,即可官复原职。说起来,狄少华也算是虎落平阳,还有出头之日,朝廷里也有故旧老师照应着。就是这样的身份,又带着众多武艺高强的护卫,来到南云县,还是中了暗算,险些丢掉性命。如果不是遇到常小溪,狄少华就是死在任上的第三任南云县令了。
阿史那云讲了这些事,常小溪终于对南云县这种诡异莫名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阿史那云对常小溪的信任,就如同常小溪对他的熟稔一样,是那么的自然,凡事娓娓道来,毫不避讳。让常小溪有一种错觉,他们两不是只见过几次面的人,而是在一起生活了好久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