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章节已被锁定-第4/9页
在1265年,元朝的忽必烈皇帝向日本发出了一系列国书,表达了他对这个岛国的臣服的期望。令忽必烈颇感奇怪的是,这些国书居然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五年后,一位名叫赵良弼的重臣自告奋勇,决定亲自前往日本,以解开这个谜团。他手捧国书,踏上了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
赵良弼在日本逗留了整整三年,却始终未找到这个国家的统治中心,也没见到日本的执政者。回国后,他向忽必烈皇帝汇报了他在日本的见闻。那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国家,盗匪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他得知了幕府、将军、天皇等名词,但却无法理清这些权力的辖区和关系。
忽必烈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心,他决定亲自出征,一探究竟。
1274年10月,忽必烈亲自率领大军东渡,日本得知后也开始备战。当忽必烈的军队即将靠近日本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卷席而至,几乎摧毁了他的整个海军。只得灰头土脸地返回中国。
时隔七年,忽必烈再次找到借口,决定再次攻打日本。命运的捉弄再次显现,一场台风再度来袭。十四万大军在风暴中支离破碎,不少人被日本海军擒杀,忽必烈再次战败而归。
这两次神奇的“神风”救了日本于水深火热之中,被日本人传颂为天神的庇佑。在中国,这段历史也成为了传奇,被誉为“神风传说”。
尽管心怀复仇之念,但受过历史教训的朱元璋开始明白,这片岛国并非易攻之地。他下令不再提及攻打日本的念头,并留下谕旨,无论日本是否朝贡,都不得轻举妄动。
日本并未停止对大明的骚扰,这成为了历经三百年之久的“倭患”。每一代大明皇帝都为此头疼不已,频频致书于日本国王,要求其控制海盗。日本政府对此束手无策,也无法阻止这股来自东海的狂风。
杨坚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未称帝前鲜卑名为普六茹坚。父亲杨忠,据说祖上出身于北魏的武川镇,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拜于独孤信麾下,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556年,杨坚与独孤信女儿独孤伽罗成婚,独孤伽罗就是隋朝著名的独孤皇后,对杨坚的帮助和影响力极大。
别看杨坚出生于名门贵胄,仕途也很坎坷。周武帝初期遭权臣宇文护猜忌和多次谋害,差点被害。568年,父亲杨忠去世,杨坚承袭随国公之爵。之后,周武帝聘其女杨丽华为太子妃,杨丽华即周宣帝的大皇后。但不久,随着地位的提升,杨坚又遭谗言,受到周武帝的猜忌。虽然周武帝没拿他怎样,但他从此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灭了北齐之后,有统一天下之志。如果,周武帝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可以说杨坚很难有出头之日。578年,周武帝北伐突厥途中突发疾病去世,荒暴的周宣帝宇文赟继位,杨坚的机会终于来了。
周宣帝荒淫无度,滥施刑罚,排挤宗室,爱好出巡,使北周国势日衰。579年,周宣帝传位于年幼的周静帝宇文衍,自己接着醉生梦死。周静帝即位第二年,杨坚就当上大丞相,并加快了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580年,年仅22岁的周宣帝去世,杨坚矫诏当上了辅政大臣,总知中外兵马事,夺取了北周军政大权。
杨坚之后大肆剪除北周宗室,为改朝换代作准备。然而,他的行为引发了一些北周元老和重臣的不满,最出名的有三个:尉迟迥、司马消难和王谦。
尉迟迥是相州总管,孙女为周宣帝的一个皇后,是周宣帝爷仗人;司马消难是郧州总管,周静帝的老仗人,是当朝国仗;王谦是益州总管,关陇贵族集团王雄之子,烈士子女,对北周忠心耿耿。所以,尉迟迥、司马消难认为改朝换代应该是自己,怎么也轮不到杨坚,而王谦则是对北周感情很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