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短命-第3/6页
而伯宗要请同僚们饮酒,并让夫人在后堂偷听,就是要趁机来了解同僚们的真实性格,以及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不得不说,伯宗作为晋国少有的睿智贤明之人,其思想和手段还是非常高明的。
几天之后,伯宗果然邀请了诸多卿士大夫们到自己的私宅中饮酒、聚会,高谈阔论,发表对晋国朝堂上军政要务的己见,以及对内外局势的看法和建议;大家高谈阔论了许久,才结束了这次宴会(至于这里面有没有郤氏成员,史书上没说,估计也没有)。
等卿士大夫们全都走了之后,在后堂中全程聆听了伯宗和同僚们在宴会上的言谈举止过程的伯宗夫人才走了出来,并向丈夫提出了自己对他同僚们的看法:
“刚才的宴会上,您和大夫们之间的交谈我都听见了;通过你们彼此之间的谈话和议论,我觉得大夫们的才干和能力确实是不如您的;但现在晋国的内部,普通国人们不敬重爱戴居上位的贵族大夫们已经很久了,一旦国家有什么变故的话,为了转移上下之间的矛盾,有些嫉妒您才华和得宠程度的小人,就会故意把针对的矛头指向您,让灾难降临到您的头上。
之前,我曾多次劝您要谨慎谦虚,避免树敌、得罪人过多,但您就是不肯听从我的劝告,我也不勉强您了;如今国家有动荡不安的潜在隐患,极大的危机即将到来,我们家没有足以避祸的财富和人脉,您现在一定要预先准备,多多结交一些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贤良之士,将来即使有什么难以预测之事,也好凭借他们的帮助来让我们的儿子躲避灾祸(这里伯宗夫人所说的‘伯宗与她的儿子’,就是日后的楚国太宰、在鄢陵之战中为楚共王顾问的楚重臣‘伯州犁’。)
伯宗觉得夫人的话没错,于是接受了她的劝解,此后也处处留心,有意识地与朝堂上的品行贤良高尚的同僚搞好关系;其中,伯宗与大夫毕羊的关系最好,关系犹为密切。
另外,伯宗也一直都和栾氏别支成员栾弗忌往来密切,互通有无;两人的性格相近、意气相投,在晋国朝堂上互为倚助,关系更是紧密。
但除了毕羊和栾弗忌外,就没听说伯宗在朝堂上还有其他好友了,郤氏成员那就更谈不上了。
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年初,一直重用、信任、倚仗伯宗的才华和智慧,为自己出谋划策、为国家排忧解难的晋国国君、诸侯霸主晋景公,突然之间得了重病,无法继续处理国政,因此命晋太子州蒲代为执掌晋国朝堂,同时让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中军佐荀庚(中行庚)辅佐太子治理国事,共同维护晋国霸业的稳固。
六月,被焦虑和恐惧的心情折磨了大半年之久的晋景公,再也支撑不住,在身心皆损的情况下,病逝于国都新田,临死之前也没能吃上这一年新收的麦饭(有关晋景公之死,史书上有不同的记载,因为与目前要讲述的历史无关,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了,一笔带过;下一次再说那个‘陷而卒’的故事)。
晋景公薨逝之后,晋太子州蒲在执政卿士之首的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和中军佐荀庚(中行庚)的拥戴尊奉之下,顺利地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即晋国第二十七任晋侯——晋厉公;晋国的历史,又进入了新的一页。
晋景公去世了,晋厉公也成为了新的晋侯,那么伯宗又将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呢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冬,因为得到了郑国的重新归附,晋国联盟隐隐又压过楚国联盟一头;而为显示这次来之不易的外交胜利,于是晋景公便向各诸侯盟友们发出了邀请,请大家都赶到卫国的虫牢(河南新乡封丘县北)来,举行新的会盟仪式。
当时,接到晋景公通知的晋国盟友们——郑悼公、鲁成公、齐顷公、宋共公、卫定公、曹宣公、杞桓公、以及邾国国君邾子,都按时赶到了虫牢会盟地,与先期到达的盟主晋景公进行会面,并重申了之前的盟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