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南明势力-第3/6页



    迎驾入昆明

    公元1655年,永历帝又一次派使臣赴南宁告孙可望“僭逼”之事。李定国接血字诏书,伏地痛哭不能起,表示誓死为永历帝铲除奸逆,恢复江山。

    此时洪承畴正用“两粤合剿”之策 ,全力压缩南宁,李定国备受威胁,于是他决计回黔。

    1656年,正月,李定国火速赴田州,定国士兵衣甲写“捷取”二字,镇守将领关有才以为是清军来了不能敌,遂逃跑。

    孙可望为长期控制永历帝,又立即派出将领白文选把永历帝从安龙迁于贵阳,白文选不满此举,便以“舆徒不集”为理由,拖延移跸时间。

    安龙皇宫

    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至安龙,于永历帝相见,君臣相抱持痛哭,李定国密誓效命,背出所刺“尽忠报国”四字给南明朝廷大臣,大臣们都说道李定国是大忠臣。经商议,决定迁朝廷入滇。

    李定国护卫永历帝到达云南曲靖,刘文秀说服王尚礼等人迎接永历帝,而自以数骑往会定国部,在归化寺拜见永历帝,大哭,二人共同迎驾入昆明,朱由榔居住在孙可望的秦王宫。因护驾有功,李定国晋封晋王,刘文秀晋封蜀王。

    孙可望降清

    九月,孙可望合兵十四万,以“清君侧”之名出师,部队抵交水(云南沾益),李定国、刘文秀领五万人抵挡。

    九月十九日,双方在交水河畔会战,白文选率铁骑直冲马惟兴营,马军却掉头冲向孙可望营。

    一时间,孙可望帐下诸将皆倒戈李定国,各营将士都大喊“迎晋王”。

    孙可望大惊,落荒而逃,残余溃卒被白文选、刘文秀追击,李定国还师昆明,内战平息。

    孙可望众叛亲离,从者仅数十骑,所过镇将皆闭门不纳,最终携妻子财宝向清廷将领洪承畴投降。

    洪承畴

    孙可望投降后,向洪承畴献出了西南地区的地图,并且告诉了明军的具体情况,使清军摸清了底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南明永历政权的围剿也将来临。盘踞滇黔的大西军孙可望迎接兵败逃亡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到贵州安龙后,受封秦王,双方正式形成“联明抗清”的一致路线后,大西军自此改称为明军。

    清廷派遣定南王孔有得和吴三桂分两路大军从东、北两方向进攻,三大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果断谋定,带领着滇黔众多少数民族组建起来的明军积极出击。

    象兵助力明军收复失地

    公元1652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孙可望带领“驾前军”坐镇滇黔,刘文秀的部队北进,八月九日围困吴三桂,清军死战突围逃往绵州,此战斩杀清军万人,迫使吴三桂败走保宁。

    此时清廷在四川的地盘只有保宁一座孤城。奏捷,文秀晋封为南康王。

    李定国亲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向东面出征,明军驱赶傣家土司训练好的威猛战象向前冲锋,瞬间把孔有得的那支自北打到南屡战屡胜的骑兵部队冲垮,明军紧跟战象之后一路推进,取得桂林大捷。

    清廷朝臣在奏疏中说:“孙寇所藉兵力,洞蛮为多”。这表明大西军领导人在团结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上收到了显著效果,因而得到广泛的兵员补充。

    七月初四,清廷册封为定南王的孔有得被明军破城,他亲自把爱妻们杀掉,最后**而死 ,仅有一个女儿得以逃脱。

    孔有得画像

    十月,刘文秀部队继续进攻保宁(今四川阆中),因其轻敌被吴三桂击败,副将王复臣牺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