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气者成大器,



能容人则无人不能用

大肚能容,容天下之才

人之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脾气、嗜好,其中有些甚至是很希奇古怪的。人才也一样,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用人时要有容人之心,既容人之长,又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专才。

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希望遇到一个心胸开阔的领导。而作为领导应该具有怎样的容人之量呢?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应该从“沧海不择细流”和“有容乃大”的角度去看待个人胸怀和工作的关系。

不能容人,对犯过错误的抱有成见就用不好人。由于领导对其具有成见,也就不可能给这样的下属委以重任,长久地弃而不用是常见的事,即便人家有才有能。退一万步说,就是管理者要用这人,也会老是给他挑毛病,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工作好也是极难的。

不能容人也就难以留住人才。一般人工作追求的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如果领导不能容人之过,对人存在偏见,必然造成上下级合作的不愉快。而且由于领导的原因,自己迟迟得不到任用,这样发展下去前途渺茫,下属就会生起离开的念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现实中人员跳槽已是极普遍的事。

在国外,利伯容忍了欧文斯成为企业传诵的佳话。

爱德华?利伯是一家玻璃制造商,一次厂里的工人在欧文斯等人的鼓动下发动了一次罢工。这次罢工使利伯损失惨重,被迫作出迁厂的决定。迁厂时利伯带走了大批工人,其中就包括欧文斯。利伯发现欧文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抛弃前嫌,重用欧文斯,3个月后他的改革建议也被采纳。1898年利伯让他试验一种生产玻璃的机器,欧文斯经过努力于1903年获得成功,实现了自动生产。随后,利伯还大胆地拨出400万美元作欧文斯20年的研究之用,在欧文斯的努力下公司又改进了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利伯的成功在于能够不计前嫌,重用有才之人。面对利伯一步一步的重用,使欧文斯为自己曾经对利伯的伤害感到内疚,为报知遇之恩,就更加努力地工作。

《管子?形势解》中言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大凡善用人,易成事者必有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量;宽容是一种自信,它表明虚怀若谷的坦荡;宽容也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强敌畏怯,使弱友气振。所以容人之度、容人之心应成为每个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之所以有容乃大,是因为容人之过太难,在以后的接触中不抱偏见也更难。但领导若是过好了这一关,离成功就不远了。

不要揪住下属的小辫子不放

管理者要成就一番事业,需纵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

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看其主流。管理者如果只是盯住下属的缺点和问题,揪住下属的“小辫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彦涛子”不放,怎么去团结人,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呢?

同样的,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不能抓住要害问题去做工作,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起才是正确的。因此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过失,那为什么还总把眼光盯在那过失上边呢?

古人把不拘小节看作是一个人能否成大事的关键。他们提倡的是胸怀大局,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看重的是人的才干,而不是只看存在的问题。能够宽恕他人的短处和过错,不因为人才有哪一方面的缺陷就放弃使用,这是忍小节的中心内容。所以《列子?杨朱》篇中讲,要办大事的不计较小事;成大功业的人,不追究琐事。

历史上那些明智的统治者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广泛地招贤纳士,集合起天下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进而完成自己的雄心壮志。齐桓公就是这样的一个统治者,从大处着眼,提拔重用了一批有才干的贤士,使自己成为霸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