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第4/5页



同时给他们一些特殊优惠、特殊的权力,这是一种特别的重视,这就更能激起他们的斗志。在平时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但要记住,你也要经常冷静地指出他们观点中的不足,虽然他们的观点中很大一部分是精辟的,但能指出一点不足还是容易的,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很好地驾驭他们。当然在工作中,不要忘了对他们的出色表现给予及时、中肯的赞扬。但如果单位的报酬机制不合理的话,也是个麻烦,因为他们也希望得到相应的报酬,否则他们会感到这是一种不信任,似乎自己没被认可。

别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马云说过:“办公司不是要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波音747的引擎是很好,但如果你配的机器是拖拉机,发动引擎就会爆炸。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彦涛高管团队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但是,阿里巴巴请来的很多业界高手们,却严重“水土不服”。他们总是讲得头头是道,但结果干起来全错!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

马云后来回忆道:“我跟北大的张维迎教授辩论,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掉?肯定有错。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10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得是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错误让马云明白,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那样的人。那些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确实很高,就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是将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

后来在阿里巴巴有这样一句名言,“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跟潜能”。马云不断说,我考三次大学没有考上,一定很平凡,如果你们觉得我今天是成功的,那每个平凡的人都能成功。可以说,阿里巴巴现在的成功离不开这一用人理念: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放在最适合的位置。

人才组合,黄金搭档

人之为人,就会有很多个性。管理者在用人过程中应注意下属们的个性,安排合适的工作;另外还要懂得协调,将各种人才搭配使用,让他们相互间取长补短,使组织成为一个统一团结、不可拆散的整体。

用人协调,一般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注意年龄结构;二是注意志趣相投;三是注意健全制度。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彦涛成方圆。领导用人,如果一味靠感情用事,即使是再高明的领导,恐怕也无法完全解决矛盾。制定一套健全的用人制度,则是实现协调用人、优化结构的保证。

管理者要设法使组织保持一种科学而合理的结构,各种人才比例适当,相得益彰,实现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用人不能“看人挑担不吃力”

作为管理者,不要“看人挑担不吃力”。一些管理者犯的最大毛病,是永远以为每一件事都是很容易办的:即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不想想自己从前奋斗的日子。也许有些未经辛苦,只靠父荫或高等学历,坐上管理者之位,更不懂得体谅下属的困难。将工作交给下属后,不表示将包袱转到别人手中,就不管下属如何困难,也要他自己解决。如此上司,是经不起考验的,而被下属架空及取代其位置的例子也不少。

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要相信下属的话,下属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应袖手旁观,而最忌的是立刻找其他人接替先前下属的任务。管理者应该与下属一起找出难题症结所在,然后看是否应该增多一些下属来协助。如果不闻不问,光要看成果的话,是极不负责任的,而且一旦疏忽监察,造成大错时,挽救更难。

期望越大,则失望越大;对下属不闻不问,下属同样也会敷衍了事——两件都不是小事,其后果同样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