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命运犹可违,性格可塑造
没有完美的性格,没有完美的人
其实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种性格都有其一定的优缺点。正是因为多样,世界才如此精彩。不过优点要发扬,缺点要弥补,这个自不用多说。
试想一下,假如全世界都是性格和平型的人,那么大家就都安于现状,没有进步,整个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停滞不前?假如全世界的人都是刚劲力量型的性格,那每天除了战争就是争斗,没有一丝安宁。
假如所有人的性格都是活泼型开朗的,那么每天除了笑声就是欢语,除了打闹就是玩笑,除了寻欢就是作乐,社会也不能前进了。
如果所有人都是完美型的呢?好了,每个人每一天除了挑刺就是找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无法进行下去。
……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你都不得不面对性格各异的同事、领导、下属或是邻居。了解他们的性格是和他们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大家性格互补,才能快乐地在一起工作和生活。
命运犹可违,性格可塑造
日常生活中,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生活际遇,同样的智商,但最后一个人成功了,另一个人却失败了,为什么?这就是两种性格,两种命运。
一个人的行为受智力和性格的影响与左右,而一个人的行为又极大地决定着他能否取得成功。最聪明的人不一定是最可能获得成功的人,因为他们往往不会注意周围人的性格特征,这就导致了他们不会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一流的推销商、教师、大夫、心理专家、经理、律师、政治家,他们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解读自己与别人的性格。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一般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我们可以认识某人的性格特征,并在必要时对其做一定程度的修正,但人的基本性格可能取决于基因中某些固有的因素,就像我们眼睛的颜色一样是难以改变的。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并不是说性格不可以改变,只是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性格虽然具有先天性和不可改变性,但是它仍然离不开后天的塑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自古英雄出磨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智者与愚者的不同归宿。塑造性格的主动权,不在命运的手中,而在我们的心中。
培养好性格是改造命运的第一课
人的性格是一种客观存在,却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很难表达出来,它是画家无法描绘,雕刻家无法塑造,摄影师无法拍摄的。性格,我们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和每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要比语言和行动更有魅力。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当中,性格的魅力是难以言喻的,它比任何一种可以衡量和可以评定的品质都要重要得多。所以说,培养良好的性格是人生的第一课。
一个性格坦诚的人,是非常令人欣赏的,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坦诚的人,坦诚的人没有什么需要掩盖,所以这样的性格充满真诚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启航著。相反,封闭的性格则常常阻碍人的正确思考,满足于简单、肤浅的知识……
性格的不同,让每个人的境遇完全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的结果往往取决于解决的方式与方法。
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经常会失去一些朋友,经过思考,他认识到是自己太过于争强好胜,所以始终跟别人相处不好。这时,他坐下来列了一张清单,把自己个性上所表现出的一些缺点全部列在上面,从最致命的大缺点到不足挂齿的小毛病,逐一排列。他下决心要改掉这些不好的毛病。每当他彻底改掉一个毛病时,就在单子上把那一条划去,持之以恒,他成为美国最得人心的人物之一,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无独有偶,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成功也归功于他能够充分意识到性格中的消极因素,充分调动积极因素练就好性格。
早在青少年时代,梁晓声就逐渐懂得了自我反省。他在随想录里回忆说,少年时代的他曾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总是企图用谎话推掉自己对某件事的责任。事后,这种撒谎的行为又常常使他产生沉重的内疚感,可虽意识到在做不好的事,但还是忍不住去做,这使他处于非常矛盾的境地。后来,依靠这种并不十分坚定的自省意识,他逐渐改变了撒谎的习惯,消灭了一种消极品性滋长的可能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