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辑 读笑话,谈资源配置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种消费习惯的不可逆性体现了棘轮效应。
经济学的研究认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来自于对资源更合理的配置所提高的资源利用率。
◎苏格拉底的忠告--笑谈“资源的稀缺性”
有人问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先生,你可曾听说……”
“且慢,朋友,”这位哲人立即打断了他的话,“你是否确知你要告诉我的话全部都是真的?”
“那倒不,我只是听人说的。”
“原来如此,那你就不要讲给我听了,除非那是件好事。请问你讲的那件事是不是好事呢?”
“恰恰相反!”
“噢,那么也许我有知道的必要,这样也好防止贻害他人。”
“嗯,那倒也不是……”
“那么,好啦!”苏格拉底最后说道:“让我们把这件事忘却吧!人生中有那么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没工夫去理会这既不真又不好而且又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了。”
趣评: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可以带来最大收益的地方。
笑话中的经济学:人类为什么需要经济学?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设想一下,如果适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
人类生存发展总是需要生活资料,人们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无限性。它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需要,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或者经济需要、政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这些需要形成一个复杂的需求结构,这一结构随着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需要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扩充其规模。旧的需要满足了,新的需要又产生了。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资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穷**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形成了矛盾。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皇帝的午餐--笑谈“棘轮效应”
有一年宫廷政变,皇帝被迫出逃。这一日走得人困马乏,皇帝也是又饥又渴,疲劳不堪。于是叫过侍卫,说:“朕要用膳,传御厨准备燕窝口蘑锅烧鸡、红白鸭子、鹿筋拆肉、烩银丝。”
侍卫面有难色,欲言又止。皇帝见侍卫还不去传,怒问:“为何不快去?”
侍卫小声说:“皇上,我等此刻正值逃亡,何处去寻这些名贵菜肴啊!”
皇帝蓦然想起这会儿不是在宫里,于是叹了口气说:“那就准备一点简单的,一碗燕窝粥,酒炖八宝鸭子,冬笋口蘑鸡,一壶上等好酒。”
侍卫扑通跪下,回道:“皇上,现在能找到的食物只有窝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 编著窝头和咸菜疙瘩了……”
皇帝一听晕了。
趣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种消费习惯的不可逆性体现了棘轮效应。
笑话中的经济学: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
这一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提出来的。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于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诚然,棘轮效应是出于人的一种本性,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人有了**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满足。但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不能放任棘轮效应任意发挥作用,无限制地利用资源来满足人类无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