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回 不速之旨



    苏见黎见了,忙拉顾旸下马。顾旸虽不情愿,却也被她拽倒跪下。众山贼怔住不敢动。

    那太监翻身下马,展开圣旨,尖声诵道:“奉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治乱以重,护国尤艰。而社稷之要,君后之安,在京师也。近有大臣引荐,朕亦多勘,知尔勇烈精武,凛然有报国之心。虽稍与拳匪,未闻从劫掠之事,更大臣力举,微罪可赦。会夷寇侵扰,朝夕欲亡我帝都,朕不能安,兹授尔城门吏之职。冀扈卫紫禁,威震夷狄,另加丕绩。钦此。”

    顾旸和苏见黎在地上听得都是一头雾水。

    “顾旸接旨!”太监又叫道。

    苏见黎忙拉着顾旸磕头,二人学着话本里的情节喊了一句“谢主隆恩”,接过圣旨。

    众山贼虽多听不懂这文绉绉的圣旨,但个中也有识得几个字的,当下翻译传播开来,一片喧嚷叫骂。

    刘呈祥在山坡上充满鄙夷之色,高声道:“原来顾旸师兄所的京津人脉,却是个这!”

    人群中豁地也从各处窜起一些声音:

    “胁迫朱师兄,在京城搅人大婚的,也是他!”

    “他虽名为义和团中人,实则没做甚么事,还与官府的女子勾结!”

    “此人便是个骑墙派,随风倒!”

    顷刻之间,方才还跪拜顾旸的众少年便彻头彻尾变了一副头脸。

    顾旸虽也迷茫不解,听众山贼这般诋毁,固然是心中大怒。

    但朝廷给自己封了官也是事实。

    他跪下接旨,一方面是一时懵圈,一方面阿黎的父亲是朝廷命官,她既拉自己跪下,自己也便从了,不愿牵累了她。

    更何况他本不知圣旨中的内容,甚至以为是要捉拿自己,不曾想是册封自己。

    阿黎还偷偷告诉他,这城门吏负责稽查京城出入,保卫帝都,乃是正七品的武官。对于他这样未涉科场的江湖草莽,实在是很高了,要知道阿黎爹苏国南的知县之职,也只有七品。

    只是,朝廷是从何处挖掘到他这个“勇烈精武”的爱国少年,又为何莫名其妙赦了他这个“稍与拳匪”的江湖人士之罪,提拔他一介草民做正七品的武官呢?

    其实圣旨中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大臣引荐”、“大臣力举”。

    他是谁呢?

    顾旸第一个想到了阿黎的爹爹,苏国南。

    但苏国南曾是维新派,与当权者相悖,最高的时候也只到过五品官阶,不会有这么大的话语权,更何况如今又不知下落。

    第二个,顾旸想到了聂士成。

    他是直隶提督,位高权重,又是苏国南的好友,还曾与自己有几面之缘,曾为己解徐府之围,似还流露出些欣赏之意。

    只是,便当真是他,又为何如此呢?

    同时,他还想起吴信临死前所,向他索要苏国南把柄的对头,正是聂士成。

    且不论吴信所真假,且不论聂士成是否表里不一,总之现在事情是越来越复杂了。

    倘若这两件事情的推手都是聂士成,那此番入城为官,岂非是一个陷阱?

    虽然不知道他的动机,但一年来顾旸饱受官欺,当真细思极恐,不由得绷起根弦。

    但眼前的形势是明知山有虎,也要往虎山行了。毕竟阿黎爹爹生死未卜,义和团众首领也等待救援,而这些只有去了北京才能解决。

    思及此处,他突然想到眼前就有一波劫牢援军。当然了,百余个毛头少年,并无大用,但向他们知会一下,他们若有一日实力壮大起来,想起南下相救众首领也是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