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丢祖宗的脸-第2/2页





    杨元虽然对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这些本地出名的人物大概还是有些印象。

    只是不知道李良材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个刘建民和阎老西儿还有什么沾亲带故的?

    “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一提张口就来。

    没错!和你说,当初阎锡山有八大参谋,分别负责军政民教。给阎锡山出谋划策。

    这八个人乃是阎老西儿的左膀右臂。非常受阎锡山的信任。

    阎锡山能成为民国一大军阀,这几个人有大半的功劳。

    不知道你们书上写没写。

    当时,咱晋州的民生教育那是全国领先的。

    那个年头,各地都在打仗,人们吃都吃不饱,谁还顾得上念书?

    可在咱晋州,那时候就比别的地方强,不仅打仗少。而且还在各地大规模开办学塾,让孩子们读书。

    而刘建明就是主管教育的那个参谋。这些都是他给阎老西出的点子。

    你说他厉害不厉害?”

    “那后来呢?”

    “后来就是中原大战啊?再后来小鬼子进来了,全国都乱的不成样子了。

    那时候刘建明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就辞官回来了。

    据说阎老西还专门派人来看过他。”

    “那怎么从上林村搬到咱们村里?”

    “具体是什么就不知道了。听老人说过一嘴,具体真假不知。

    据说啊,这刘建民人虽然学问高,但是迷信。辞官后来后,找风水先生看过,说是上林村风水不好。

    于是就沿着龙门乡看地形,后来看中杨庄村。就搬了过来。

    当时你杨家还是大地主,那是你祖爷爷辈。

    刘建国搬过来后,就开始置办田地。

    那时候人们的观念和咱们现在不一样。地看的最重。卖什么也不能卖地。

    刘建国虽然有钱,但是却买不着地。

    还是你祖爷钦佩刘建民的为人,这才卖给他几百亩好地,让其置办田产的。

    刘建民辞官后,带回来不少钱,在杨庄村定居后,建的那个宅子相当的阔气。

    就在村北面的那个台子上,三进的大院子。院子里全是大青石铺成的。

    咱村里现在也没有个下水道。

    人家当时院子里就有,全是石头砌的,盖着青石板。

    相当的牛气。

    加上学问高,虽然辞官了,但是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儒。

    还自己出钱,盖过私塾。

    附近家境稍微好点的人,都送孩子来上过学。想沾沾文气。

    不过后来小鬼子来了,把那些房子都炸了。

    不仅刘建民的那个大宅子,就是你们老杨元的祖宅,在rb人撤退的时候都炸了。

    我那时候没出生,倒是没见过。这都是后来听人说起来的。

    现在那里的老房子,都是后来解放后重新盖的,现在没人住了。

    不过,那些房子里,还能看到一些大青石板和下水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