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青贮的未来
“你倒是想的美!”
“以后青贮能挣是能挣钱,但肯定是挣不了今年这么多了!”
杨元放下茶杯,将桌子上剩余的现金用袋子装了,头也不抬的说道。
“咋不能挣?要我说,收割机才不挣钱呢!”
杨向东端起茶杯灌了口,放下后兴致浓浓的道:“依我看,咱明年不如把收割机租出去,专心做青贮。
玉米秸秆直接收,在村里设个收购点,有多少收多少,再买上几台大型铡草机,多挖上几口大窖。
咱还和今年一样,到时候把全村人都集中起来,狠狠做上他两个月青贮,一年都不用干活了。”
杨向东说的两眼放光。
“这你可想错了!”
杨元摇了摇头:“明年咱如果想继续做青贮,那收割玉米的活儿是绝对不能丢的!”
“为啥?收割玉米是也能挣钱,可和做青贮一比,还是差远了,咱有那个忙乎劲儿,好好做青贮不是挣得更多?”
杨向东有点想不明白,在他看来收割机就是个鸡肋活儿,挣是能挣钱,可和做青贮比下来,这挣钱来的太慢了。
按照今年的情况,光是靠收割玉米,想拿回收割机成本,就要两年到三年,而这时候机器的价钱,已经折旧快一半了。
另外机器这东西,使用的时间久了,难免有个故障,维修一次,就白干好几天。
现在既然知道做青贮能赚钱,没道理不搂大头,干嘛还扣着芝麻不放啊!
杨元敲了敲账本:“向东哥,你说青贮利润大,收割机利润小,就今年的情况来说,这话这没差。
可青贮利润也没你想的这么大。
你说今年咱们做青贮,秸秆哪来的?
除了后面咱们去收的那些整秸秆,绝大部分不都是收割玉米的时候,一并收回来的么?
这些都是成本啊!
只不过你没有算进去。
你要是把这些算成收割机的利润,你再看看,今年收割机挣不挣钱?”
杨元既然说起来,就准备直接把话说透。
“我当时把收割价格定位一亩地八0元,因为有25元一亩的秸秆回收钱,所以才成了55元一亩地。
这才大大缩减了青贮的成本。
咱们后来收的秸秆多少钱?哪个不是坐地起价?后面那阵子,秸秆都上了八0元一亩了。
你把这八0元青贮的成本,算成收割机的利润,看看收割机挣钱不?”
杨向东一愣,挠了挠头!
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他一直觉得收割机就是一亩地挣55块,这还不算油钱、人工的花销,刨掉这些后挣得更少。至于收回来的那些秸秆,杨向东根本没有往里面算。
杨向东在心里算了算,青贮一亩地能做近三吨青贮。一吨两百,一亩地六百。
“但那也比收割机挣得多啊!”
“多是多!可你就没想过,明年就还是咱一家做青贮?
啥东西也是有跟风的,咱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今年弄这么大动静,明年做青贮的绝对不少。
这一来,秸秆的价钱绝对会炒起来,你算算成本加起来有多少?恶意竞争下,利润绝对就摊薄了。
还有咱今年只要价格上去了,秸秆就能可劲收,要不是秸秆都干枯了,现在还能做青贮。
可明年能收这么大的量?
而且大家都做,肯定会造成产量过剩。到时候卖不卖的出去,还是个问题呢?”
杨向东被杨元一盆冷水浇下来,有点不甘心:“可咱今年做的这么好,那些养殖场肯定先找咱啊。只要咱们质量上的去,还怕没人买?”
杨元指了指自己:“你知道我是养猪的,那你知道咱们国内猪饲料哪家的牌子最好么?”
“这我哪知道?你要问我猪身上哪块肉好吃,我还能给你说道说道!”
杨元晃晃手指头:“根本就没有做的最好的牌子!”
“啥意思?”
“那是因为猪饲料都差不多,根本没多大差别。根本形不成竞争优势,你说一样的饲料,大家买哪家的不是买?
一家猪饲料厂,他的销售范围最多就是辐射周边几个县,再远了根本卖不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