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治疗自我失败的疾病—“借口症”-第2/11页
但在多数情况下,这能成为一个合乎情理的理由吗?
稍微想一下你所认识的成功人,他们也可以以健康状况做为借口,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罗斯福残疾也当了总统,贝多芬失明也成为最伟大的钢琴家。
作为医生的我发现,一个完美的成人样本是不存在的。
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有点这样或那样的毛病。
许多人会对全部或部分健康状况“借口症”投降,
但相信成功的人从不这样做。
有一天下午,我的两点亲身经历正说明了对不同健康状况的正确和错误的两种态度。
我刚在一个大学演讲之后,就有一位30岁左右的教师小伙子要求与我私下谈几分钟。他首先祝贺我的演讲的成功。
但又说:“不过我担心你的观点对我并不发生任何作用。”
他接着说:“我的心脏有毛病,我不得不手扶胸部。”
他继续解释说,他曾经看过4个医师,但都没有找到他的毛病所在。
他问我能否给他些什么建议?
“好吧,”我说:
“我对心脏有一点研究,第一我劝你去拜访你能找到的最高级的心脏病专家,如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将他的诊断做为最后的正确诊断。你已看过四个医师,没有一个人发现你心脏的异常。让第五个医师做最后检查,也许你的心脏的确没什么毛病。”
“如果你继续为此担心,最后通牒,你可能真的会患上非常严重的心脏病。一味地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最后往往会真的患上这种疾病。”
“我要建议的第二件事是,请你读一下Schindelv博士的巨著,书名叫《一年如何生活365天》。“
”他在书中指出,医院中有四分之三的病床被EII(即“感情诱导疾病”)患者占用。想一想,四分之三的正在患病的病人,如果能正确处理他们的情绪,将没有任何问题。读一下Schindlev的书,制定出适合你自己的处理情绪的正确方法。“
”的确,有的心脏病并不是真正的心脏病,而是焦虑压力情绪造成的症状,消化病也是如此。“
“第三,要决心活到死。”
我继续向这位有麻烦的小伙子解释道。
我解释说,这是在许多年前我从一个身患切除甲状腺的科学家朋友那儿得到的极好的忠告。
我的朋友知道他必须终生服优甲乐药物,过节制的生活,但这并没阻止他从事科研工作,维持一个家庭和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的朋友,目前已78岁高龄,用这样的话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我将活到死,我将使活与死混淆起来。
只要我在这个地球上活一天,我就要好好生活,笑对生活。
为什么要半死半活呢?你在担心死亡上花的每分种就意味着你和死了一样。
有一次,我去开会,在飞机上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
在起飞噪音之后,我听到一种像钟表的嘀哒声。
我非常吃惊,我看了一眼坐在我旁边的那个人,因为声音好象从他那儿发出的。
他大笑了起来,并说:“不是炸弹,是我的心脏。”
这声音很明显,因此我很吃惊。
因此,他继续向我讲述了这是怎么回事。
21天前,他接受了一个心脏手术,在心脏中放了一塑料辨膜,他解释说这种滴哒声将持续数年,直到新的细胞组织将人工辨膜覆盖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