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第4/7页
他们团队真的欠了很大的人情。
卡罗尔心念一动,拍着胸脯道,“余,昨天说的,关于无人机,我可以把我们团队现用的无人机给你,虽然不能飞到山顶,但到海拔六千米的地方还是没问题的。”
海拔六千米
余曜在心里摇了摇头,这连臭名昭著的梅斯纳尔横切都到不了吧
从山顶到山脚的路线,具体来说,就是从山顶阿布鲁奇山脊四号营地山肩的赛森路线三号营地梅斯纳尔横切波兰线,再沿着波兰线一路滑至山脚大本营。
这是一条漫长且高海拔的路线。
梅斯纳尔横切是路线的切换点,也是路线的高难点,但真正的死亡区是从海拔八千米的四号营地开始到山顶的垂直六百多米距离。
在这一区域,即使带着氧气瓶,也会有一种站在跑步机上赛跑,却只能用吸管呼吸的致命憋闷感。
更别说,余曜是不打算带氧气瓶上去的。
如此一来,高海拔的路线勘验和指引,就是必不可缺的。
无人机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
余曜告别了卡罗尔,再次被一块巨石压上心头,回到帐篷跟卢卡斯沟通后,两个人一起翻阅了华国最出名的无人机品牌官网,还咨询了在线客服。
客服也是第一次遇见来问有没有能在8000高空被遥控工作的无人机型号。
他一开始怀疑自己听错了。
什么玩意海拔8000米
有这高度还造什么航拍无人机,他们公司直接造无人战斗机不香吗
更何况还要求有一定负担重量的运输能力
无人机因为电池信号天气等的原因,故障率本身就高,加上这两个要求,还要在山脚实现远距离操控把研发部的那些秃头专家全关进牢房,
不研究出来不许出狱都做不到。
隔着屏幕,客服人员还以为对面是在拿自己开涮。
忍了又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才用一种周六加班社畜特有的疲惫语气,十分官方地回答道,“亲,您想要找的可能是直升机。”
至少无人机现在做不到这种要求。
不过想到前不久自家公司在珠峰顶上放飞了一架无人机,客服怀疑对方可能是看见新闻来找,耐着性子解释。
“我们公司的无人机理论上是能在八千米高度上飞行,但是从山脚的远距离操控实在做不到,也不能负担重物。”
电话那头沉默了下,语气平和地说了句谢谢,似乎接受了现实。
客服按照惯例登记访客的信息,“可以请您留下您的个人信息便于回访吗,如果公司研发出类似的产品,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余曜对这种套话不抱希望,但想到华国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就还是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我叫余曜,职业是学生,我的邮箱是”
客服那边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电话挂断,整理记录的消息时,才小声嘀咕起来。
“余曜余曜怎么感觉这个名字这么耳熟呢”
隔壁桌同样接打电话到口干舌燥的客服随口接了一句,“不就是年初的那个冬奥冠军吗,滑单板的那个,我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天天念叨,我都记住了。”
“可这职业写的是学生啊”
“他才十七吧,肯定还在上高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