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圣道-第2/4页



  光镇江城就生活着近六十万人口,说它是东南第一重镇,一点都不为过。

  陈景恪本以为,前世见惯了千万人级别的大城市,对这种古代城池会很无感。

  真正参与其中才知道,这种古老的城池带给他的震撼一点都不少。

  尤其是原滋原味的风景名胜,更是让他流连忘返。

  碰到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他还会当一把文抄公,将前世经典诗词搬过来秀一把。

  比如当他得知盛江之畔有一座酒楼,叫望江楼的时候,就特意跑过去留下了半幅对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可以说将参与感拉满了。

  期间他也一直在白莲教的消息,只是对方实在太会藏,钦天司全体出动至今没有什么收获。

  对此他也颇为无奈,看来以后真的要小心了。

  这天他按照计划去参观一座名为净心禅寺的名刹,毕竟是道士还是要注意影响的,所以他换了一身士子服。

  别说,还真有那么点读书人的味道。

  来到寺院门口才发现这里聚集了许多读书人,但都被僧人给拦住了。

  见此陈景恪也没有上去找不自在,就准备离开。

  刚走出没几步,就听到有人用不确定的语气喊道:“七少侠?”

  “咦,杜汝霖?”陈景恪也很是惊讶,转身一看果然是他。

  杜汝霖也确定了他的身份,连忙上前:“七少侠果然是您,您怎么到这里来了?”

….

    “我下山游历至此。”陈景恪解释了一句,反问道:“你不是去神京了吗?怎么到镇江来了?”

  杜汝霖不无得意的道:“我蒙王师看重,随他进学。”

  陈景恪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恭喜你得偿所愿。”

  虽然他是修士,不关心朝堂局势,但生活在虞国难免听说了一些消息。

  尤其是当初和杜汝霖闲聊的时候,时常谈到朝堂局势,这个王相公是必谈的人物。

  王权,三十岁悟道成为大儒,举世震惊。后出任虞国宰相,因变法引得天怒人怨被罢免。

  每每谈到此处,杜汝霖就扼腕叹息,为他鸣不平。

  杜汝霖对他非常的尊崇,估计一回神京就去拜访,然后被看中留在了身边。

  王权虽然被罢相,但威望犹在。

  更何况大儒的身份是谁都拿不走的,每到一地自然引起读书人争相追捧,难怪会有这么多人聚在这里。

  故友相逢杜汝霖很是开心,邀请道:“七少侠若无事,不如随我一起进去如何?我正好有许多问题想要请教。”

  陈景恪迟疑的道:“这不好吧。”

  杜汝霖说道:“没什么不方便的,且我和王师说过您,他对您的很多看法也大为惊叹,一直想当面向您讨教。”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你小子真会给我找事儿。

  他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平时吹吹牛就算了,真和大儒交流那就是自取其辱。

  只是杜汝霖根本不给他反对的机会,拉着他就往寺院内走。

  无奈之下,他只能跟了进去。

  路上杜汝霖先是询问了鹤岗镇的情况,主要是问杜梅节。

  其实陈景恪也只比他晚走了个把月,俩人了解的情况都差不多。

  之后就是各自谈起了这段时间的经历,陈景恪没啥好说的,只说一路游山玩水过来的。

  主要是杜汝霖在讲述自己的经历。

  和猜测的差不多,他一回京师就给王权投递了一份文章,阐述自己的‘道’。

  果然引起了王权的好奇,获得了接见。

  一番畅谈之后,被留在身边当了个记名弟子。

  上个月王权终于获得朝廷许可,可以离京,就决定出游散心。

  杜汝霖作为弟子,自然也跟了过来。

  到达镇江之后,就暂居在这座寺院里。

  正说着就来到了别院,远远就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院中亭子里看书。

  老人约莫六十余岁,面容严厉不怒而威,一看就是久居高位之人。

  关键是他身上散发着浓厚有如实质的浩然之气,这是大儒的标志。

  想来就是王权本人了。

  杜汝霖先是上前通报,王权似乎很是高兴,起身相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