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秦国的反应



  听完这名骑兵所说的战况,韩安喜悦的说道:“好,派人通知卫青回来受封,顺便参加他姐姐的封后之礼。”

  不错,后天就是卫子夫被册封为王后的日子了,也是卫子夫的特性生效的时候。

  只要是韩国子民,在卫子夫成为王后之后,就能够提升十点民心和十点臣子忠诚度。

  韩安其实恨不得立马急让卫子夫登上王后之位,可惜这册封王后也不是韩安说了就算的。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说是礼崩乐坏,可其实礼乐思想依旧深入人心。

  韩王要立王后,怎么也得举办一场封后大典,然后昭告韩国的列祖列宗还有天地神灵,这样韩国大臣和百姓才会真正认可卫子夫这个王后。

  韩安打开卫青送来的捷报和密信看了起来。

  捷报上面自然韩军的杀敌人数和俘获人数,另外还有韩军自身的折损人数。

  这次韩军虽然动用的只是那两千王宫禁卫骑兵,可是再加上南阳城内被俘虏的韩军,一共伤亡1985人,其中王宫骑兵阵亡674人,剩下的都是普通韩军的伤亡。

  韩安叹了口气,近乎两千条性命在短短一天就消失了,这个消息要是放在后世和平时代,恐怕是震惊全国的大事件。

  可是放在这个时代,却只是一件极为普通的战争,根本就毫不起眼。

  韩安看着一旁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拿着笔,撅着屁股在地上快速记录的太史令叶平,问道:“太史令,南阳之战应该如何记录?”

  听到韩安的话,叶平这次倒是没有隐瞒。

  其实只要不涉及韩王本身,叶平觉得并没有什么不能透露的,况且这件事本来就是好事一桩。

  不过叶平可不会拍马屁,他连忙将写好的史书放在怀里,一板一眼的说道:“韩王安七年,内史腾率领南阳数十城投降秦军,韩上将军卫青收复南阳,俘获内史腾。”

  “没了?”韩安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叶平认真的点点头:“没了。”

  韩安无奈的摇摇头,说道:“太史令,可否在史书上加上一句:此战韩军牺牲1985人。”

  叶平看着韩安眼中的不忍之色,心情也有些复杂。

  他没想到韩安居然会他将让阵亡的1985人写进史书。

  要知道死亡两千多人,在战国不过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根本是不配写进史书的。

  不过叶平还是答应了下来:“臣回去就改。”

  韩安见到叶平答应,有些难过的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然后看向了身侧的一个面容古板的中年人,问道:“申卿,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钱奖励此战的将士,还有此战阵亡的将士也要厚待其家人。

  另外在新郑城外的断魂谷设立烈士陵园,将每一个阵亡将士的名字都刻在石碑上,寡人半月后亲自前去祭拜。

  另外办这些事就不要征调百姓服役了,卫青哪里俘虏了几千秦国俘虏,就让他们做这些事。

….

    另外通知下去,今年秋收后的粮税减免五成。”

  韩安一连下了好几道命令,面容古板的申毅都一一记下,丝毫没有什么意见。

  韩安见到申毅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不由得说道:“申卿,你难道就没什么要说得吗?”

  申毅摇了摇头后,这才开口说道:“王上刚才说的本就是臣的分内之事,臣自然没有什么要说的。

  而且大王一片爱民之心,实在是韩国百姓之福,臣对大王已经是佩服至极。”

  韩安失笑的拍了拍申毅的肩膀,笑道:“你啊,闷着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倒是古板,谁知道拍起马屁来也非同凡响。

  如果韩国的大臣都像申卿你这样忠君爱国,寡人也不会有烦恼了,只用做个垂拱而治的圣君就好了。”

  申毅没有说话,显然韩安的话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去接。

  如今韩国正值危急存亡之秋,结果韩王安却一反常态的变得贤明起来。

  不但收复了丢失的南阳之地,还颁布了数道利国利民的国策,这让不少人都觉得会不会是韩国的气数还没有耗尽。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韩国的百姓了,毕竟韩国百姓听说大王亲自跑出来割麦子,不少人都跑过来看热闹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