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2/3页





    阎立本抚须点头道:“关键还是在于陛下是否会同意,贤者六院和户部以及工部合作。”

    “这个问题应该不大!”

    韩艺摇摇头,道:“真正的问题是在与我们贤者六院能够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从明年开始,我们贤者六院可不能再这么清闲下去,我们采取一套成熟的制度,来为朝廷培养人才,先从基层做起,利用数学、工学、农学等实用性,先为朝廷提供基层的精英人才,然后再利用数学思想,给予他们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坚信用不了多久,朝廷将会有若干大臣是以数学思想跻身于宰相行列中。”

    韩艺终于吐露出自己的野心,这个其实也隐瞒不了了,这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但凡有脑子的人,哪里看不出韩艺的用意,而且韩艺如果选择继续隐瞒下去的话,那首先就不能吹捧贤者六院,你不吹捧的话,人家就不会来。

    这要是在半月之前,李淳风、阎立本估计也听听罢了,但是如今的话,他们是坚信不疑,而且对于贤者六院的前景,是充满了渴望。

    去年一年,贤者六院可能是朝中最清闲的部门,连韩艺自己都很少来,也没有人关注贤者六院在干什么,其实也没有干些什么,因为贤者六院根本没有什么人,九品院士又都是农夫、工匠,这种人他的上限就那么高,全靠云休这个大懒鬼的天赋在顶着,但是用不了多久,贤者六院将会是人才济济,朝气蓬勃,这大展身手的时候可算是到了,能不让人激动么。

    正当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走了进来,他朝着阎立本喊道:“父亲!”

    “文儿,你怎么来了?”阎立本诧异道。

    此人正是阎立本的儿子,阎学文。

    阎学文在阎立本耳边说了几句话。

    “什么?”

    阎立本倏然站起身来。

    李淳风忙道:“阎兄,怎么呢?”

    阎立本呆愣片刻,道:“鄂国公在十日前已经去世了。”

    “啊?”

    李淳风、韩艺皆是一惊。

    这尉迟敬德可非一般人也,在十日前就去世了,怎么他们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但是具体原因阎学文也是不知,三人立刻起身,急忙忙赶去鄂国公府邸。

    等到他们赶到之时,里面已经是人山人海,清一色五品以上的官员,而且长孙无忌、程咬金等老臣都已经到了。

    待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尉迟敬德去世的当日刚好是大考的日子,因此尉迟敬德临终前就嘱咐家人,不准声张,以免干扰到大考,如果有机会,就偷偷将灵柩运出城外安葬,如果没机会就等大考结束再安葬。

    那古人非常孝顺,只能照做,可问题是,李治恰恰又出动了所有的皇家警察,全城戒严,这棺材没法偷偷运出去,只能留在家里等着大考结束。

    这大考一结束,尉迟家的人才开始忙碌着安葬的事,那这消息就立刻传了出去。

    李治也是第一时间知道的,心里能不感动么,立刻下令,即日起,废朝三日,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给班剑、羽葆、鼓吹,等等,陪葬昭陵。

    但是同时也公开尉迟敬德的最后一封上书,就是请求李治免除尉迟修寂的守孝,在他安葬之后,就让尉迟修寂继续去民安局上班。

    这个倒不是什么问题,这边有皇帝命令,这信又是尉迟敬德亲自写的,那谁敢还多言半句。

    在内堂内只坐着两人,正是长孙无忌和程咬金,他们是与尉迟敬德同辈的,而且还是一路相扶持走了过来,他们当然不需要在前面站着。

    “这老匹夫还真会选日子啊!”

    程咬金猛灌一大杯酒,只觉喉咙还是有些堵。

    这科考就是为朝廷选拔人才,而尉迟敬德的离去,不就是意味着一代新人换旧人。

    严格意义上来讲,贞观时代并非是随着李治的登基而结束,因为在永徽年间,等于还是延续着贞观时代的政策,是自长孙无忌、程咬金相继离开朝廷,才预示着接近了尾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