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自古忠孝不两全-第2/3页
皇帝这么一说,于情于理都做得非常到位了,你们参不参加都在于你们自己,我不但不会因此记在心里,我还因此感到非常的内疚。
许敬宗、李义府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如果学员和学员的父母都愿意奉献,那是人家自家的事,剪发不属于犯法,只是说有违孝道,但是在父母接受的情况下,旁人最多也就是讽刺几句呗。
可是李治话音刚落,就听得一人高喊道:“我元禅愿意为大唐,为大唐的百姓奉献自己的生命。”
“我也愿意削发明志来表示对于陛下,对于大唐的忠诚。”
“我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李治自己吓得一跳,他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点头,定眼望去,只见几个愣头小子在那里高喊。
韩艺也注意到那几人,就是元家那几个小子,心里嘀咕着,难道他们是在暗中助我?不可能呀,他们应该都不知道我跟元牡丹的事呀。又见那几个小子满面兴奋之色,不像似是在讨好皇帝,反而像似自己很想剪发。
很快,韩艺便想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元家是鲜卑族,虽然已经汉化,但是发髻对于他们意义没有汉人看得那么重,再说这几个小子活泼的很,总是在外面游玩,发髻还是很不方便,你不洗又痒得很,洗的话又很麻烦,估计他们自己都嫌束发很麻烦,早就想剪了,只是不敢开这口而已,如今韩艺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还不赶紧赞同。
相继又有不少人表示愿意接受削发明志。
但这些人都有一个特征,都是鲜卑人或者突厥人,他们的文化中就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说,他们其中有些人甚至不太喜欢这发髻。
这也是韩艺敢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唐朝是胡汉融合的时代,文化碰撞的也是非常厉害,汉文化在同化胡人的同时,胡人文化也在影响着汉人,胡床、胡凳,还有胡人的服侍,都在改变汉人的习俗,还有公主能和和尚***皇帝公然娶后母,甚至于四五十岁的妇女再嫁,这其实都是胡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些犹豫不决的就都是汉人,他们深受儒教教化,怎敢轻易答应下来,就去到自己父母那里跟父母商量。
“爹爹!爷爷!”
程伯行、程伯献、程伯贤三个小流氓来到程处亮和程咬金面前。
程处亮心里还在骂韩艺,心里也是左右为难,向程咬金问道:“爹爹,你怎么看?”
程咬金什么事没有经过,李世民都能射死李建成,我孙子剪个头发又如何,大咧咧道:“亮子,你咋就这么不会想事,他们得在这里待五年,五年之后这头发不就长起了么。”
程处亮一听,有道理,在军事学院遵守学院的规矩,但是毕业之后,我又可以束发。李治不可能在军中这么做,那百姓都会以此为由,不愿当兵了。
他们父子粗犷的很,不拘小节,头发剪了就剪了,反正有皇帝在这里担保,这自古忠孝不两全。
李思文他们听得也觉得很有道理,五年过后头发就长起来了,但是真的就这么容易长起来吗?
这真是犹未可知了!
李治说完之后,就带着一丝内疚坐回到椅子上,虽有内疚,但他还是被韩艺说服了,这也是他身上也有胡人的血统。
许敬宗道:“陛下纵使嫌老臣嗦,老臣也得说上两句,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这不是平添烦恼么,老臣实在是不能理解啊。”
李治点点头道:“朕当然明白爱卿的一番良苦用心,但是---朕还是认同韩艺的看法。”
李义府好奇道:“陛下此话怎讲?”
李治道:“因为皇家训练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有目共睹的。”
这简直就是最强有力的回击。
什么大道理,方才已经说得够多,李治也不想多费唇舌。
许敬宗、李义府听罢,呆愣不语,都不知道如何劝说了。
韩艺当初在训练营做得那些事,你们也是反对的,可是结果如何呢?
一群天天惹是生非的纨绔,被调教成一个个正人君子,不但能够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能够教化别人,制止别人,这种转变真是太令人惊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