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奉献精神-第2/3页
杨思讷等人听得是频频点头,这小子老是能够将表面功夫做到极致。
韩艺拢共就督运过一回粮食,都没有在军中待过几日,他干得也是文臣的事,他真的懂军人,当然不是很懂,但韩艺总是能够将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说到人的心坎上面去。
忽然,韩艺深唿吸一口气,道:“这其实也是我当初拒绝参与大唐军事学院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唐军事学院训练的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军人,是担当起保家卫国重任的军人,任何一个过失,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预计的,这担子真不是一般的重,因此我很害怕。
但是,我最终还是站在这里,其中原因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是既然我站在这里,我就得为陛下、国家、百姓负责。你们来此学习,就是希望将来能够成为军人。那么在这入学的第一日,我希望你们能够回答我,你们愿不愿意将生命奉献给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百姓?”
“愿意!”
九百名学员齐声高喊道。
皇帝就坐在前面,这个问题真是太好回答了。
“你们说什么?”韩艺侧耳问道。
“我们愿意!”
一众学员歇斯底里的喊道。
整耳欲聋!
李治暗自皱了下眉头,这小子还真是狡猾啊!
韩艺眼中闪过一抹精芒,笑道:“虽然这奉献精神嘴上嚷嚷着容易,但是要真做起来,真是难于上青天。不过,在这最初的时刻,我愿意相信这是你们的心里话。但是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仅凭这一腔热血还是不能够的,军人讲究的是严谨,是细致,并且要体现到每一个细节,身为一名军人要懂得克制自己,要摒弃私念,而军人的天职就是打仗,那么一切的生活习惯,都是为战争而形成的,你们在这里所学的一切知识,也都是为了战争,那么但凡不利于战争的,都应该割舍,比如你们的发髻。”
发髻?
几乎是所有人都是呆若木鸡,这话题跳跃的实在是令人无从理解,打仗跟头发有什么关系。
但随后韩艺抛出了一个惊世之论,道:“我希望每个大唐军事学院的学员都将头发给剪短了。”
“什么?”
许敬宗、李义府倏然站起。
台阶下的学员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在这古代发髻不但代表着美观,而且还代表着汉人的传统,代表着孝道,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随意减去的。
“这---这简直就是荒谬,这如何能行。”
不等那些学员开口,许敬宗率先就跳了出来,鼓粗着脖子咆哮道。汉人讽刺夷狄,也经常拿发髻说事,不梳发髻的人,那就是野蛮,你倒好,要去发髻,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韩艺回击道:“如何不行,战争不会给你束发的时间,发髻不利于战争,既然不利于战争,就应该忍痛割舍。”
卢承庆也感到极为不满:“老朽活了几十年,就还没有听过发髻也能够影响胜败的。”
韩艺道:“我以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一定有很多大臣跟赵武灵王说,老朽活了几十年,就没有听过一件衣服也能影响胜败的。”
卢承庆当即一愣。
韩艺道:“史上有太多太多的战争,胜败都只在毫厘之间,有些时候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可能直接影响结果。军人是为战争而生,军人的天职就是打仗,既然如此的话,为什么要保留不利于战争的因素,哪怕只是一个发髻。”
李义府义正言辞道:“可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轻易剪去,此乃不孝之举。”
韩艺冷笑道:“李中书说得是,发肤的确是受之父母,那为何朝廷还要让百姓去打仗呢?难道李中书就不知道这打仗是要死人的吗?是不是每一个为国征战的士兵都是不孝之人?”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这怎么是强词夺理,我为何又要强词夺理,他们剪不剪发,对于我个人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只是大唐军事学院是训练军人的,陛下将此重任交给我,我必定全力以赴,争取将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既然战场没有预留束发的时间,那么军事学院也就不会留给学员束发的时间,因此必须剪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