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权力VS道德-第2/3页
许敬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即又道:“但是这功劳不能让韩艺一个人给抢去了,我也得做些什么。”
王德俭毕竟是号称智囊的,这心念一动,道:“舅舅,你还是的专注你擅长的。”
许敬宗道:“此话怎讲?”
王德俭道:“最近门下侍中韩瑗,与中书令来济二人一直都在写文章,批评陛下和武昭仪,虽然不足以影响大局,但还是令陛下头疼,若是舅舅你能够写文章驳斥他们的言论,那也是大功一件呀,而这写文章不就是舅舅你所擅长的么。”
许敬宗听得不禁老脸一红,他的确是非常擅长写文章的,问题在于韩瑗、来济更加擅长一些,而且道理确实也不在他这一边,他要能有主意的话,早就写了。
王德俭见许敬宗非常不自信,立刻就明白过来,稍一沉吟,又道:“舅舅,这写文章有大雅大俗一说,多少千古绝句是出自青楼那等肮脏之地,舅舅何不换个路数试试看。”
许敬宗听得一愣,似乎想到什么,但很快就陷入沉思当中。
......
......
翌日!
韩瑗、来济又来到弘文馆,与一干大臣讨论这立后废后一事,现在这事已经是聊开了,他们也无须藏着掖着了,韩瑗、来济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利用各种学派的理论,去动员其余的大臣,让他们支持自己。
“哈哈!”
正当大家讨论激烈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一阵笑声,只见许敬宗、李义府二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韩瑗、来济怀着极强的敌意望着许敬宗、李义府。
许敬宗拱拱手,笑道:“韩侍中,中书令,方才许某人在外面听了少许二位的妙论,但是许某对二位之言,倒是有些异议。”
韩瑗不冷不淡道:“愿闻高见。”
许敬宗笑道:“想那郊外田舍翁若多收十斛麦,就想换妻子,何况天子欲立后,这本来就与别人没有关系,何必要妄加议论呢?”
李义府略显诧异的瞧了眼许敬宗。
而其余文臣对此更是嗤之以鼻。
这话你也太俗气了,拿皇帝跟田舍翁相提并论,拿不道德当理说,真是岂有此理。
这里可是弘文馆,是代表大唐最高文化的地方,看来这许敬宗肚中墨水已经用尽,竟然说出这等不要脸的话来。
可是韩瑗、来济却是听得眉头一皱,面露担忧之色。
有句话说得好,话糙理不糙!
这许敬宗再怎么说,也是出身名门,而且文章写得非常好,不然他也进不了弘文馆,为什么如此有名的大学士,竟然用田舍翁来比喻皇帝呢?
肯定不是无的放矢,自损名誉。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比喻却有恰当的一面,那就是皇帝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连田舍翁的权力都不如,这才是真正的核心诉求,许敬宗宣扬的重点是皇帝如今没有权力,别跟我扯什么道德道理,我们说的是政治。
这一句话就将韩瑗、来济所有的理论都给弃之一边。
你们爱讲道理,我不跟你们讲道理,我们将权力,讲皇权,究竟是皇权大,还是道理大?咱们来拼拼看。
皇帝这么做,怪谁?还不就是怪你们这些权臣,总是对皇帝指手画脚,君不君,臣不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你们还好意思在这里念念叨叨的,你们要脸不要脸。
李义府突然明白过来,心里大呼,此言甚妙啊!
边上也有许多大臣反应过来了,他们要在这里讲道理,那就是在架空皇权,这可得考虑清楚,别讲了道理,却丢了性命。
许多大臣悄悄的移动着脚步,跟韩瑗、来济拉开距离。
聪明的李义府不甘于落于人后,他立刻借花献佛,将此话告知了武媚娘,为什么告诉武媚娘,而不直接告诉李治,就是因为这话太低俗了,不好意思跟皇帝直说。
武媚娘听后,不禁大喜过望,这还真是双喜临门,立刻又动员自己的势力,在朝中大肆宣扬这一番话。
这就是直接造成皇权与道德之争。
虽说两样都非常重要,但是一旦面临二选一的境地,身为臣子当然选择站在皇权这一边。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