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新的篇章?-第2/4页
他真是气得不轻,因为他是再三考虑过的,权衡利弊,还是认为此时和解对于大唐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他的身体情况,也让他的锐气减少不少,要倾尽全力去消灭吐蕃,始终不符合大唐的利益,防止吐蕃往这边扩张,这才符合大唐的最终利益,吐蕃要去天竺,想拦也拦不住,天竺又不是属于大唐的势力范围,那就由他们去吧。这原本谈得也好好的,一切都如李治预想中的在进行,就是武媚娘方才‘插’了那么一句嘴,差点就将武将给**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能又会有很多变数。
武媚娘道:“陛下,臣妾当然知道臣妾在说什么,臣妾始终认为吐蕃人是决计不能相信的,陛下只能将此事作为缓兵之计,而不能当做是长久之计,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如何消灭吐蕃。”
“真是‘妇’人之见,这事不用你‘操’心。”
李治说完就快步离开了,他本来就不希望武媚娘干预军国大事,他让武媚娘坐在这里,只是让她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就当个哑巴,没想到武媚娘不但出声,而且意见还跟他相左,事先又没有跟他商量过,这可是令他很不爽,夫妻不能共事,这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以前他可不敢这么说武媚娘,他还是有些惧内的,但是因为红尘,因为那场危机,什么难听的话,他都已经说过了,有了第一回,就肯定会有第二回,另外,武媚娘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被粉碎,所以他也不是那么害怕武媚娘。
武媚娘看着李治气冲冲离开的背影,不但没有丝毫的不快,眼中还藏着一抹笑意
.
“唉。”契苾何力一声长叹,朝着阿史那弥‘射’、薛仁贵等一干将军道:“各位,其实我是赞成皇后的建议,这吐蕃不能相信啊!”
薛仁贵道:“话虽如此,但是中书令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如今国内发展的这么好,现阶段与吐蕃和解,对于我大唐是更加有利的,贸然开战,只要不能速战速决,我们也难以向天下百姓‘交’代,陛下这般考虑,也是能够理解的。”
阿史那弥‘射’道:“其实中原百姓对于吐蕃没有什么好感,关中将士也想打仗,只不过如果出兵的话,吐谷浑和西北地区就成为第一战线,那两边都在全力发展,他们肯定不想发起战争的,要得不到他们全力支持,我们还真不一定打得赢。”
契苾何力道:“这我当然明白,不然的话,一开始我就会反对。”
种种的一切迹象也反应出大唐对于吐蕃复杂的心情,别说平原,哪怕是山地,大唐也早就动手,偏偏是高原,而且这么高,要打上去,成本太大,获利太少,偏偏此时吐蕃还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将所有风险摊开来看,和要远胜于打,就是这么简单。
在李治做出决定之后,韩艺开始与钦陵展开更为深入的谈判。
经过三日的谈判,最终达成了一系列的互信友好协定。
首先一点,吐蕃还是属于大唐的藩国,维持原有的进贡与册封体系,吐蕃要换赞普,必须李治册封。
其次,吐蕃减少在吐谷浑边境的驻军,不能超过两万,而大唐方面不能增加在吐谷浑的驻军,维持原有的四万驻军。
这也是双方争论的焦点。
吐蕃方面当然希望同等规模的兵力,但是韩艺也拿出许多非常有力说法来,我们这四万驻军,那是防守吐谷浑的整个境内,吐谷浑只有少量的部队,而且是专‘门’保护‘女’王的,吐蕃在这边的驻军,就是冲着吐谷浑这一点来的,而吐蕃的奴隶就是士兵,百姓也是士兵,随时可以调集起来,我们那是职业兵,除非吐蕃方面将当地的年轻男子减少到两万,那大唐就愿意,况且,那边还有白兰部的军事势力。
你们必须减少到两万才能平衡。
最终还是钦陵妥协了,这是非常有诚意的妥协,怎么能够证明,吐蕃不再觊觎吐谷浑的领地,很简单,将兵撤走。
另外,处月、弓月二部,彻底推出西北,直接给迁到高原上去,以昆仑山脉为界限,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作为‘交’换,大唐承认辛头河南北流向,归吐蕃所有,但是钦陵也接受了韩艺的建议,在当地设立贸易市场,因为那里也算是一个‘交’通要冲,虽然唐朝军事力量还没法渗透到那边去,但是西北贸易还是可以过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