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要盖大房子
在这贫苦的年代,治病成为了一种奢望,不少庄稼汉攒了半辈子的钱,然而却连一场病都看不起。
用村里的话说就是:小病不用看,大病直接等死就行。
见老母亲一瘸一拐的模样,杨立民心中发酸,暗暗发誓一定要治好他的腿。
见识过未来医疗行业的繁荣,他对那些大医院非常有信心,所以,在未来时代变迁之前,一定要把钱赚够,不然,等真到了能治腿的那时候,兜里没钱才是真的绝望。
“妈,放心吧,等赚了钱我一定带您去大医院把腿治好。”
“好,那妈等你赚大钱。”韩丽萍偷偷抹了把眼里,心里即欣慰又难过。
欣慰的是儿子终于长大了,难过的则是这么好的孩子却连个对象都没有。
搀扶着母亲走回到炕边,又往灶坑里填了两把柴火,杨立民向三姐杨兰家走去。
去山上挖药得天黑才能回来,而老母亲腿脚不利索,在家呆着还行,做饭的活绝对干不来,因为之前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
那时他也是心大,自己进山套兔子,扔下老母亲一人独自在家,想着在家呆着能出什么意外?
然而他忘记了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想要趁他回来之前把饭做好,让自己儿子吃口热乎的,但是没想到在抱柴火的时候不小心扭断了腿,躺在地上起不来了。
他们家在山脚,算是村子的边缘,即便是邻里也据他们有一段距离,平时又没怎么有人从这里路过。
老母亲就一直坐在地上直到杨立民回来,这才将她扶到了屋。
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一摔直接在炕上躺了一个星期。
大哥三姐来看望母亲时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他自己心中也无比自责。
经历过这件事,他说什么也不能把老母亲独自一人扔在家里了。
他的几个兄弟姐妹中,只有三姐杨兰离得近,每次他下地干活,都会去找三姐帮忙照顾下母亲。
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三姐那边倒是没什么问题,他公婆家意见可以说是相当大。
当初他们可是花费了半袋高粱面才将杨兰娶进门,自己家的营生还没忙完,就又要照顾杨立民他们家,这媳妇娶的太不划算了。
每次杨立民去他们家时,都会遭遇姐夫的白眼以及叔叔婶婶的闲言碎语,不过到最后,三姐还是会顶着压力同他回家照顾母亲。
严格来说,药王村分为大药王村和小药王村,两个村子以药王山为界限。
不管大小,药王村这个名字的起源相当不得了,据说曾经的药王孙思邈专门来过这里寻找草药,因此得名药王村。
杨立民所在的村子是小药王村,其面积不大,里面大约有五六十户人家。
而大药王村无论人数还是发展都要比他们好很多,就连靠近他们那边的药王山上的果树都比这边多很多。
….
比如说去年生产队的人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一批小树苗,并且划分了一座山田。
大药王村的果树存活率就比小药王村的要多,而且结出来的果子也要比这边的甜。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药王村那边的山向阳,而他们这边背阴,植物长期受不到光照,自然生长的要慢不少。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山那边的人要比山这边的人富裕不少,两个村的村民能经常在药王山上遇见。
记得有一年秋天,山上的杏花红彤彤一片,像高粱粒一样看得让人眼馋,就是不上山,在村里都能闻见杏花的香味。
由于那年山杏大丰收,不少小贩下乡来收,杏带皮的要五分钱一斤,如果是纯杏核的话要一毛钱一斤,虽然比不上徐长青这种名贵药材,但蚊子再小也是肉,白放在山上的钱干嘛不要呢?当时村里都发疯似地在山上捡杏核。
有的杏树是人为栽种的,有些则是山上野生的,很多人自己家杏树摘完之后再摘山上的,想要多卖一些钱。
但尽管药王山再大,上面的杏树再多,也抵挡不住这些眼里发光的村民啊!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野山杏在他们眼里都是白来的钱,因此,每每到了山杏成熟的季节,经常可以在山上看见密密麻麻的人,无论从早到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