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二哥还活着



  洪武十二年的8月15日,原本应该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整个应天府商市的街道两边,已经摆满了各种瓜果和月饼。

  摊主叫卖着。

  人们在忙碌地采购着过节的东西。

  皇宫之中,一片喜庆。

  太和宫内。

  这时,朱元璋正和马皇后,朱标,朱棣以及其他一些亲戚朋友一起参加宴会。

  中秋佳节,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不过在朱元璋看来,他最思念的还是那些饥寒交迫的亲戚们。

  朱元璋坐在主位上,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二哥朱重六。

  朱元璋吩咐朱标,朱棣和其他皇子:“今天是“团圆节“,也是令尊二叔的寿辰。“

  “要不是你二叔平日里对我们疼爱有加,总是偷着送些吃的,哪能像今天这样!”

  “干杯!”陈小北淡淡一笑。

  朱元璋手里拿着朱重六留给他的最后十三粒谷子,目光中带着一丝怀念。

  这些谷子经历了很多年的风雨,尽管都发霉了,朱元璋还是常常把它们带在身上。

  那是他爹娘,二哥朱重六临终前留给他的遗言。

  “重八,这么多年过去了,二弟的消息呢?”马王妃柔声道。

  当年朱元璋攻陷滁州的时候,他的外甥李文忠和外甥朱文正就跟他说过,朱重六已死。

  不过,朱元璋可是亲自去看了朱重六的墓,断定那绝对不是自己二哥。

  况且,老朱在历代帝王之中,也算是最有情义的一个了。

  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朱元璋一直在努力地找到自己的二哥朱重六。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唉,诸州总督都得了旨意,若有二哥之事,立刻禀告。”

  朱元璋看了看手中的大米,叹息道:

  “不过现在还没有确切消息。”

  而在他旁边,则是面色凝重的朱标和朱棣。

  二人虽从未真正见到过朱重六这个二舅,可多年以来,却时常从朱元璋口中听闻二叔的事迹,对其耳熟能详。

  “爹,二叔的具体情况,我们也有十几年没有得到了。”

  “这么多年来,你为了找我二叔,花费了多少代价?”

  “而且,以你为尊,二叔也没有不露面的道理。”

  “二伯,你觉得...”

  “闭嘴!”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朱元璋最是听不下去,脸色一沉,厉声喝道:“小儿,不要再说一次!”

  “无论生死,总要见上一面!”

  朱标哆嗦着,使劲的点着头。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老爹,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的老爹,是真正的生气了。

  朱棣在一边嘀咕道:

  “爹,大哥说的对。”

  “二伯若是还在大明,以你这么多年的搜寻,总有办法将他找出来。”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

    朱元璋点头道:“老四,你接着说。”

  朱棣接着道:“依我看,二伯他多半是浪迹天涯!”

  “所以你才没有发现。”

  “那么,再加派人手,出国调查!”朱元璋斩钉截铁,铿锵有力。

  “就算找不到,也要找出来!”

  .....

  一晚上的团圆节之后,他照例早早就去上了早朝。

  奉天殿内,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色肃穆。

  “启禀陛下!”

  “说!”听到汪广洋的话,朱元璋狠狠的给了他一个眼神。

  “广东总督徐明义奏请我,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件事情上报给圣皇,并且表示,他现在正从广东启程,正在朝着京城赶去!”

  汪广洋此言一出,群臣皆是眉头一皱,窃窃私语起来。

  一个堂堂的御史官,怎么会莫名其妙的放下官职,急匆匆的跑到京城来?

  在满朝文武看来,徐明义此举,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中书省左相胡惟庸一看汪广洋和自己的交情就很不好,便开口道:

  “启禀陛下,徐明义身为广东总督,一省之长,却私自离任,置一州之地于不顾!”

  “依照大明法律,削去他的爵位,严惩不贷!”

  胡惟庸与徐明义并没有什么恩怨,但是徐明义写的那封信,却要交给汪广洋,并且要交给朱元璋,身为中书省的宰相,却没有收到消息,可见双方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恩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