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江东必然成了众矢之的-第3/4页



  曹操于是想了另外一个特别好的办法。

  曹操和袁绍正打的激烈。

  袁绍那个人呢,他不光兵力比曹操的多,曹操只有两三万,袁绍有将近十万。

  关键是袁绍兵强马壮,还策动了很多人一起反抗曹操,连荆州的刘表也有份儿。

  说到这个刘表,真的是脑壳长包了。….

    曹操和袁绍打,你就站在旁边看呗。

  估计刘表判断出袁绍一定会成功,所以他早早的站了队。

  曹操是多奸的人!

  曹操能怎么能够允许别人对他落井下石,何况天下大势未定。

  曹操依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曹操给孙策回信,肯定了孙策对于江东六郡的贡献,说孙策“有勇有谋,英气纵横,使江东的百姓免于战祸,是英雄,是人杰。”

  既然他们整个江东的人都不愿意到皇帝陛下身边做官,曹操也就暂时不强求了。

  只要双方保持和睦友好的关系。

  括号,暂时的。

  也可以。

  就是荆州那个刘表,他如今离孙策最近,他也跳起脚来给曹操闹。

  曹操希望孙策马上动动脚趾头,给刘表一点点颜色看看,帮曹操围魏救赵。

  关于刘表和荆州这一坨,孙策孙权这兄弟们跟荆州的关系,就不用说了,简单一个字,干就完了。

  不可能有表面上的和好。

  这有老父亲的血海深仇在里边。

  就算曹操不写信撺掇,不写信逼迫。

  孙策迟早要解决荆州。

  只不过是在解决荆州还是北上迎汉献帝,思考先做哪个的问题。

  因为有乔菁菁事先的分析在前,孙策想了更多。

  把皇帝陛下接过来,容易简简单单,就他一个人带着几千人,快马轻骑,趁许都空虚,就能办到。

  接过来之后呢?

  江东必然成了众矢之的。

  江东再往东是海,往西是荆州,是刘表,是世仇。往北方是长江天险,是曹操,是袁绍,是诸侯虎视眈眈。

  最关键的一点是,江东的地势低矮。

  简而言之,不太抗揍。

  如果别人打着正义的旗帜的话。

  如果非要让自己扛揍一点,那就必须扩大地盘,扩大实力。要扩大实力,荆州这一块不放过。

  孙策把地图看了又看。

  乔菁菁也认为,不如先打荆州。

  吴郡在朱治的治理下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且孙匡这个反动势力已经被拔除,孙暠等阴险狡诈之徒尚且蛰伏着不敢出动。

  还有就是大伯孙羌那一房,堂兄孙贲孙辅都是猛将,一个是豫章太守,一个是庐陵太守,手下大片大片的土地,有兵马强壮,就应该趁此时大家还没懒惰下来,还有上进心的时候,趁这两个堂哥还年轻,打得动。

  嗨,也都是大50岁的人了。

  还包括孙策的舅父吴景同志,姑表兄徐琨同志。

  孙策就说,他想趁自己年轻,再干一盘。

  给孙家,给阿绍,给他和乔菁菁以后的孩子,再打些基础。

  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北方总会有一人胜出。

  就像乔菁菁为孙策分析的那般,北方地理位置相对南方而言,没有那么富庶肥沃,但他们地势站在高处,天然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

  孙策是在乱世当中博的地盘,博出来的生存之道。

  火中取栗。

  就趁一个乱字。

  再去博一把。

  而可不可以就固守江东,不参与北方,也不参与荆州呢?

  不管是乔菁菁还是孙策,都觉得这不可取。

  如果要保江东,必须要争取荆州之地。

  这一次,孙策不带孙权一起出征了。

  有多少年孙策但凡出门打仗,总是要带着孙权,这个弟弟为他出了很多出奇的谋略,绝妙的主意。

  这一次,孙策说:

  “我带着江东的兵马,沿着水路,再去攻打荆州。我的目的当然是拿下整个荆州,驱逐刘表,活捉黄祖,为父亲报血仇。

  我不能带你!

  你留守吴郡,留守会稽。”

  那时候,孙权比起孙贲孙辅这些堂兄来,简直年轻的很。

  “有你和子布,朱治留在吴郡,我若失利也无妨,退可攻,进可守。我若成功,皆大欢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