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8-第2/3页



    在年级中,将单课表相同的3个班的全部同学,按照入学考试数英的成绩,分为A/B/C三个班。就好比我们数学课是和11班,12班两个班的同学一起上的,但是我们英语课就是和8班还有4班的同学一起上。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能确保每个同学跟上学习进度,但是每次上课前走班会很麻烦。需要背上自己的书包进行走班。而课间的10分钟并没有那么长,实际上提前2分钟就会打铃,而这时候必须在班级内坐好,并且摆好下一节课的学习资料。 



    并且一开始按照入学考试的成绩分配的班级不是固定的,中途的期中考,还有期末考会再根据考试成绩再次分配班级。因此很容易出现好不容易适应了一个老师的教学进度,但如果考好了,或者考砸了会再换班,重新换老师的情况。 



    并且每次考试升班的成绩不是固定的,会根据行政班单次考试成绩排名。单科前13名的同学去A班,14到28名的同学去B班,最后7名的同学去C 班。成绩不稳定的同学就很容易在A/B班直接跳跃,而A/B班教学进度不同,这样反而会导致下次考试考砸了。 



    实行走班制度的好处大概就是让A班的同学可以在学习全部课本上知识后再拓展学习课外知识。并且作业也不单单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经常出现B/C班有数学课本作业,但A班的数学作业反而是课外习题的情况。 



    实行走班制度是我们这个



    年级头一次尝试,因为我们入学和上一届入学情况不一样,上一届要入学的话需要参加入学考试,以及最后期末考的成绩。而从我们这一届开始则是通过电脑系统进行分配学校的。 



    因此学校对我们这一届的学生都非常不看好。而真正参加考试进来的则是提前小升初的15,16班的同学。为此可谓说所有的师资力量都给了实验班以及提前小升初的4个班,其他12个班是顺带的。 



    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才接到通知,实行刚刚启动的分班教学计划。班主任在讲台上宣判着我们的命运。被叫道的姓名,不仅意味着我们被分的层次,还意味着我们入学考试的成绩排名。那一张张紧张的脸以及忐忑的眼神,就像即将被宰的羔羊无奈接受着自己的命运。 



    我们无能为力,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学校的意思,这一切都是学校的安排。 



    中午12点30才到我们初一年级吃饭。因为我们的食堂建立在了地下,一次无法容纳两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用餐,即使我们中午12点15就下课了。但我们依旧必须先在班里自习或者看书来消磨时间。 



    有的同学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初一的同学无法冒充初二的同学,这样就可以提前吃饭了啊。因为初一的我们胸前还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我们还没有到退少先队的时候。并且我们的班主任在班里看着我们,不让我们下去,在去地下室前也会有年级主任查看有没有初一的同学冒充初二的同学,一旦被发现就是给班里扣分的行为。 



    但好在学校比较人性化,并没有永远让初二的同学先吃饭,每隔一个月,初一和初二同学吃饭时间就会颠倒过来。我们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上下午第一节课的,所以中午休息的时间是从1点钟开始。 



    1点钟全班同学必须回到教室进行午休,但在午休前的吃饭时间里是可以进行体育活动或者补作业找老师的。原本我以为吃饭的时间就是用来吃饭的,直到我看到中午饭姗姗来迟的闫翊。 



    “你怎么才来吃饭?现在都已经快12点45了。” 



    我一边看着手表,一边注视着午饭姗姗来迟的闫翊。他的菜并没有到我的菜的正常份量,但是米饭很多。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