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根筋的梦想-第2/3页



  周卫国当不成赘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葛大鹏在中间拦着。

  “卫国,你看,第四生产队开始上工了……”

  “他们这么多人,真打起来,咱俩扛不住啊…”

  现如今知青下乡,都组成生产队,一个队里的队员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很抱团。

  尤其是朱家村生产队,这里面男青年的比例大,且整体身体素质特别高。

  上个星期拔河比赛,朱家村生产队势如破竹,碾压各个生产队的知青。

  真要打起架了,他俩就算实力强劲,也未必能沾得上光。

  “没事儿。这事儿咱占理,怕什么?”

  周卫国咬着狗尾巴草,满不在乎。

  “对呀,你们占理,那就不怕人多。朱家村的知青还是挺讲道理。”

  身后突然传过来一道声音,周卫国扭头去看,只见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男青年,正拿着一个地瓜,往他们手里面递。

  刚才周卫国就注意到,这人拿着一本书在看,还以为是个孩子,这么一看脸都起褶子了。

  葛大鹏警惕的看着他手里面的地瓜:“你要干什么?平白无故为啥给我们地瓜吃?”

  这年头,虽然人们感情淳朴,不会做害人的事,但该有的警惕心还得有。对方明显大他们起码10岁,胡子拉叉的,看着不像好人。

  那人就知道这两人误会了,解释道:“我没啥恶意,就是想让你俩帮我看看这个字念什么?”

  “什么字?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看高中课本……看这有什么用?”

….

    葛大鹏也有些纳闷,看那课本都已经发黄,烂了很多角,明显经过无数次翻看。

   1949年,国家刚成立,大学毕业生仅仅2.1万。全国5.5亿人口,农村文盲率高达95%。

  “你们这俩小兄弟可把人看扁了,咋滴?我们农村人就不能看书了吗?就不能准备着考大学了吗?”

  “我相信有一天,高考会恢复的,到时候我就一鸣惊人了……”

  这男人脸上呈现出憧憬的表情。

  周卫国也一脸惊讶,果然有志也在年高,30岁还在想着考大学,精神可嘉。

  现在是1975年,虽然没正式恢复高考,但已经有中央的精神传出来了。

  很多人摩拳擦掌,但未必是那块料。

  “这个字儿念xia,它是个多音字,也念作he,组词儿吓人,恐吓。”

  周卫国指着那上面的字,跟这个中年汉子解释着。

  这男人赶紧拿出笔来,仔仔细细的记着,皱着眉头。

  “那个恐又怎么写的?”

  周卫国和葛大鹏不由的面面相觑,就这文化水平还想着高考,这人恐怕没自知之明。

  恢复高考后,虽然考题也比较简单,但眼前这男人眼看没戏。

  倒是周卫国,看着这男人,心理悠然生出来了一个想法。等过两年高考恢复后,他要当第一批大学生。

  大学稀缺的年代,毕业出来直接当干部,看她林家瑶还有什么话说?

  “这样写的,来吧,它上面是一个巩义的工,下面是一个心…”

  周卫国很佩服男人的决心,一笔一画给他写了出来。

  那男人趁机把三个地瓜,塞到了周卫国的口袋里。

  还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周卫国没声张,算是接纳了他的好意,又给他纠正了其他几个词儿的发音。

  那男人点头哈腰,态度间对周卫国很恭敬,虚心的写写画画。

  从周卫国和葛大鹏来到庄子,他就看出来了,这两个人文化水平不低。

  朱家村的这一帮知青,大多数都是初中水平,高中生也都是开后门进去的,肚里墨水没太多。

  周卫国前身是高中文化程度,穿越前他也是进修过的,文化水平并不低。相比于现在这些没上过大学的高中生,简直是知识界的天花板。

  不过,看这个男子那吃力的样子,周卫国真想拔苗助长。

  就这样的吃苦好学精神,不考上大学,对不起人家的努力。

  “嗯嗯……”

  那男人一直盯着课本,反复的思考,记忆,最后才露出满意的微笑。

  “嘿嘿,学会了。今天又学会了几个字。”

  “小兄弟,你们俩等着,我一会儿就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