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家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秋蓝”乐队的专辑没完没了的排练,录制,推倒重来,好久都没有出版的消息,一直到乐队快解散了,也没个下文。阿m倒是很欣赏“秋蓝”,他从电台里辞了编制,在外头组了个公关公司兼唱片公司“飞常正音”,说要把他们签下来,推到环球去捧红。可是雷声大雨点小,“秋蓝”终于熬不下去了,在吵吵闹闹中一拍两散,剩下茂丁一根光杆。还好,他从歌厅里找来一位女主唱丁映绮,又组了个二人组合,改了歌路专搞电子小清新,组合名称也改成了“二丁目”,男丁负责和音及创作,女丁负责形象及主音,也算固定了自己的音乐新形象。

  有个搞商业地产的老板投资了阿m的公司,说盘子旗下有几个商场的店铺空着,可以腾出一些给他搞个唱片店,于是“正音唱片行”声势隆隆,一连开了几家连锁,就不知道赚不赚钱。不过名气肯定赚到了,罗克见阿m不久又扎到一笔文旅赞助,说搞个莲花山音乐季,之前“音乐生产队”一些活跃的乐队歌手都请来了,其中包括重组后的“二丁目”乐队。风格灵动的女丁丁映绮把《风中的塔》唱得鲜活动听,一下子就破圈了,街知巷闻,于是阿m真的签下了他们,据说斥了不少资。

  而罗克的那首《明日黄花》是男丁茂丁主唱的,却没火,罗克感慨自己艺术之路多舛,也不知道是茂丁和他谁拖累了谁,总之世间事总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祝捷领到版税时乐坏了,意外之喜啊,说元旦就过来鹏城找他玩。

  阿m虽然辞了电台的编制,但还保留着节目,只是以签约制作的方式合作着,时不时换个东家。罗克和庄晨的《认知摇滚乐》栏目也跟着他的节目四处流浪。虽然罗克的艺术生涯没有预想的那般顺利,但他的《原音》杂志卖得更好了,成为风靡大学生圈的著名音乐杂志。而毛桃的海豹音乐网,却一直在烧钱,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每天愁得不行。看着用户数增长迅速,毛桃真是痛并快乐着,就看他怎么熬过第一轮互联网寒冬了。搞互联网日子不好过,却仍然有前赴后继者,新晋网络爱好者,《原音》杂志新扎师兄叶春也在业余时间自己花钱弄了个音乐论坛,来玩的人挺多的,各种鸡血教教众活跃其中,听说有北方大网站花十万块收购呢,怎么没找郑老板投点?毕竟互联网寒冬,理解。

  郑老板其实玩网络比谁都早,早在1996年,他就和纽约的同学通上了电子邮件。办公室的网线就是他拉的,要不然罗克叶春他们哪有那么多新鲜资讯来源。要说起来,叶春的网络实践还得益于郑老板超前的网络基建呢!要是换成罗克,他那十万块钱红利起码得分两三万给郑苏东。

  虽然郑老板的音乐杂志在江湖上已经很出名了,但郑老板的心思既不在音乐媒体上也不在网络事业上。他的兴趣是搞教育(其实就是搞教辅)。谁都知道,现在的孩子精贵,家长们各种内卷,搞教辅太赚钱了。所以他又办了一个教育系列出版物,面向的是被家长们逼着学这学那的莘莘学子。慢慢的,他的第一桶金变成了第二桶金,然后第三桶,第四桶,迅速裂变……他慢慢成了出版界的新贵,投资范围和社交圈也慢慢变大,罗克经常见到各种小有名气的中小型商界精英及意见领袖进出他的办公室,感觉那里就像后世的资本咖啡馆。

  就这样,时间稀里糊涂地过去。大家都拥有了之前不曾拥有的名气,大家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


    本章完